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常州武进区:合成生物产业蓄力起势

发布日期:2024-11-12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武进:用快节奏赢快发展

常报全媒体讯(记者 周茜 通讯员 周健)“从开始接洽到最后落户,只用了2个多月。”11月1日,γ-GC&聚谷氨酸系列医疗器械项目落户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江苏坤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军在签约仪式现场说,合成生物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作为创业者,面临试错成本高等诸多挑战,因此企业对落户慎之又慎,“西太湖的产业基础、产业配套与我们的匹配度很高,营商环境也很好,让我们最终快速做出选择”。

9月26日,脂代科技功能性油脂量产项目签约;10月12日,丝心蛋白系列医疗器械项目签约;10月18日,重组蛋白组织再生科技项目签约……作为常州市合成生物三大板块之一,武进深耕“两湖”创新区,厚植新质生产力,9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合成生物项目落地。以产业思维招项目、以项目集聚强产业,全区基金、平台、阵地有效对接各类创新资源,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壮大、速成气候。

外引内育,产业集聚“一个园”

合成生物产业,深圳领跑全国。去年以来,武进先后对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积极争取专家智库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今年4月,常州西太湖(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专业人员前置蹲点,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

深圳智态生创创始人厉伟在西太湖成立了常州智态生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多结构式的短肽产品。“企业成立以来获得的产品需求反馈非常强烈。”厉伟表示,期待在常州打造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生产中心,链接优质资源,带动更多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借力借势发达地区经验的同时,武进强化要素保障等相关支撑,全力支持本地合成生物企业创新发展。

获两项“全球销冠”认证的创健医疗,抓住先发优势,在西太湖设立江苏创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可吸收可降解医用生物材料及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已于10月22日封顶,预计明年8月投产;常州天地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生物微球领域头部企业之一,所属集团伯仪生物在西太湖实施生物微球及相关核心生物制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试生产;轻医美赛道的泰美瑞已成功合成开发7个XVII重组胶原蛋白基因片段并完成小试,正稳步推进1000L中试产线落地,公司5款重组胶原蛋白新品前不久获批上市……

“合成生物学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占比最多。这与西太湖持续打造的高端医疗健康产业不谋而合。”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局长牛明介绍,通过外引内育,目前园区已集聚合成生物相关领域企业近30家,覆盖从原料产业端到研发工具端、再到医美产品端和医学应用端等多个领域。

全链支撑,创新协同“一张网”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批批科研人才纷至沓来。武进加快健全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出招,推动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西太湖与深创投等知名投资集团合作,组建合成生物产业投资联盟、成立天使投资基金,畅通金融“活水”。脂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采用生物合成工艺,实现甘油二酯油的连续化生产,市场占有率超70%,企业在全国选址扩产时与西太湖一拍即合。“这里高效的产业协同让我印象深刻。”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崔立明说,过去半年,企业获得了由深创投领投的A轮融资,其中也得到常州本地国资引导基金支持。项目团队还以最快速度甄选好厂房,为企业落地首个万吨工厂打下基础。

合成生物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潜力巨大,不少企业在积极布局,设在西太湖的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成为一大助力。创健健康副总经理严海俊对此感慨道:“分中心可以提供前置指导,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咨询还是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都有很大便利。”目前,该常州分中心总赋权事项累计达159项。

全方位激发创新动能,厉伟、陆肇阳、杨光辉等合成生物领域高层次人才入选“龙城英才”、省“双创”创业类人才。此外,武进还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州合成生物化学联合研究中心、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赋能科技“突围”;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一期项目、合成生物岛一期项目等提速建设;合成生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装备制造、设备支持、标准制定等服务。

接下来,武进还将强化现有平台功能,形成支撑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同时以更大力气吸引要素资源集聚,打造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产业创新生态链,为合成生物企业加速成长创造最优条件。

常州科教城:下“先手棋”谋新优势

常报全媒体讯(记者 姜小莉 高玲)风口之上,多地竞相入场合成生物产业赛道。常州科教城提前布局,下出“先手棋”。近年来,更是扬鞭奋起,加快科技招商步伐,精准招引合成生物产业的高端人才和项目,发挥创新之“核”的平台之力,求“新”求“质”,建链补链强链,为全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合成生物企业纷纷“落子”

作为江苏生源纳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去年底,中国科学院院士潘永信把他的科研成果放在常州科教城进行产业化。

这项成果是潘永信院士团队10多年来持续研发的纳米铁氧体仿生合成新材料。在他的支持下,生源纳科将这一技术进一步延伸应用,开发了兼具铁氧体卓越高频性能和金属软磁大功率性能的新型软磁复合材料和磁流体材料。

目前,由生源纳科参与建设的生物磁性纳米材料创新中心,正围绕磁性纳米材料开展拓展性应用,努力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常州磁性材料产业链。

另一家同年落户的合成生物企业——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预计今年产值达1500万元。其核心产品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检测设备,在合成生物产业的生产流程中,能够将原本长达2—3天的微生物定量检测过程缩短到2分钟,让合成生物学的生产工艺过程更加可控。

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的兴起,常州科教城步步紧跟,抓住这一新机遇加快谋篇布局。去年底,《常州科教城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时出台,通过政策加力,为产业发展增添动能。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园区已成功招引合成生物平台及科技项目十多个,目前已集聚了江苏生源纳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常州纳迈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凯雷思柏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等一批合成生物产业项目。

平台+产业的双向赋能

细究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轨迹”,科教城早在多年前就已提前布局,走出“先手棋”。其中,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从2006年建院开始,就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活动。

“我们很早就引进了华子春教授团队来科教城开展研究工作,2010年联合千红制药拿到了首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研究院获批建设江苏省重组蛋白质制造工程实验室,采取合成生物的方法改造微生物,为人类健康服务;2023年,研究院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支持,属于重大突破。”南大常州研究院院长陈强说。

南大常州研究院深耕常州,带来了示范效应。一批合成生物的高能次平台也纷纷选择落户常州科教城,并孵化出一批又一批创新项目。

“清华大学BIO-AI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即将装修完工,届时将有超高速细胞成像智能分析设备与方法、心血管冠脉造影Syntax自动评分系统等4个合成生物项目入驻。”科教城科技处处长何超介绍。

此外,今年7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州创新中心平台签约落户,目前正在筹备建设中。上半年签约的常州大学合成生物检测及概念验证中心将助力提高相关细分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速度。10月13日成立的生物磁性纳米材料创新中心将探讨磁性纳米材料的原始创新和产业化路径。

人才引育夯实产业根基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创新平台除汇聚资源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项目孵化,还可以与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北化常州合成生物智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就承担着这一重任。

“人工细胞工厂是合成生物学的重点应用领域,我们研发的‘智算平台’,通过先进的算法和计算模型,辅助科研人员找到生物合成的最优路径,并极大地缩小实验范围,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陈徽东说。

作为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基础工具,该平台目前仍处于推广应用阶段。今年6月,北化常州研究院对常州大学部分制药和合成生物学方向的老师及研究生开展应用培训。“后期,我们会与省、市高校及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北化常州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朱齐白说。

培养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并且推动“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揭榜挂帅”向合成生物领域适当倾斜,让人才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赋能。

此外,“产科教联盟”的平台优势在科教城进一步凸显,技术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依托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常州中心,科教城将组建一个国际合成生物学专家网络平台,促进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和人才的供需精准匹配,攻克产业链技术链“卡脖子”环节。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