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已经1年多了,在这里,企业不仅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也深切感受到政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诸多保障和支持。” 常州市驭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超说道。
驭能科技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磁芯、导电胶等新材料及CCS采集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磁性材料,市占率超40%,居国内第一;导电材料技术达行业领先水平。
看中常州优质的新能源产业基础,驭能科技常州项目去年落子西太湖。在“龙城英才计划”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全面赋能下,项目从落户、装修到投产仅用时半年,目前已有3条导电材料产线进入量产,二季度月产能有望突破1000万元。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招引人才、留住人才?西太湖有系统谋划,更有实际行动。
做强“产业链”,激发用才“活力”。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展示了160多个研发中心,其中很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突破上最急需的,海洋氢能研发中心便是其中一个,邝允是中心的研发带头人,团队已成功研发出海水制氢这项填补世界空白的关键技术。今年上半年,邝允带着这项关键技术,落户西太湖,布局海水制氢装备业务,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
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西太湖早已超前布局,坐落园区的常州氢湾已落户氢能上下游企业30余家。“西太湖正以‘氢’赋能,实现‘湾’道超车,政策、环境、产业链都是吸引我的要素。”邝允只是园区产业引才的缩影。哈尔滨工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协会理事,拥有10年海外相关工作经历的郭旭也因为园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于2019年在西太湖创立常州合欣达旭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眼下,企业又以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依托,逐步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拓展,提供树脂理化、纤维、织物及复合材料等检测及技术咨询服务。
做好“聚才链”,打造引才“磁场”。“两湖”创新区远景规划核心区55万人口,要实现从聚人才向增人口、提素质并重转变,既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持续探索载体建设,也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正在建设的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正是这样的平台。
总投资12.55亿元的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二期项目,将用于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产学研配套,计划导入研发机构、商办商务、产业配套等功能,预计明年底竣工。“届时,这里将成为高素质人才蜂拥而至的‘人才高地’。”项目负责人宋芸介绍。
距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不远,市、校、区三方共建、总投资32.9亿元的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一期也在如火如荼建设,预计明年6月底建成。学校正在医工交叉等领域积极谋划布局,未来的重点将在常州、在西太湖。
做优“服务链”,涵养留才“生态”。抓住最美湖湾自然底蕴,西太湖国际露营岛建成投用,丰富微度假体验;西太湖外国语学校、华师大附属西太湖学校、威雅实验学校,解决人才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音乐会、马拉松、水上运动等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青年之城的特质越来越明显。
包括星巴克在内,大大小小12家咖啡店释放着“咖啡经济”的想象力,刷新着园区的“青引力”;7200套人才公寓,为人才扎根构筑了理想栖所;人才沙龙、篮球赛、青年联谊,一系列软服务做优大生态……西太湖正成为人才的“梦想主场”。
星辰大海,“后浪”沓来。西太湖将最大限度地聚焦创新人才,切实营造“以创新创业者为中心”的营商环境,深耕人才服务责任田,努力凝聚人才之心、汇聚人才之力、激活人才“蓄水池”,打造创新创业的首善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