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从寻常到超常!“万亿”常州向“新”前行丨新跨越·“万亿之城”的成长密码

发布日期:2024-03-06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  字号:〖

龙年伊始,别称“龙城”的江苏常州便迎来“荣耀时刻”——正式迈入“万亿之城”。

1月30日,江苏省常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公布202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数据的出炉也正式宣告,常州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万亿之城”。这不禁让人好奇,这座曾经被调侃为“苏锡无常”的“小透明”城市,在人口和面积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究竟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制造”强市久久为功

一地一城的发展,系于实体经济。

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第一个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到国际化智造名城……回望城市的发展历史,常州始终厚植于实体经济沃土之中。坚守制造业为立市之本的常州,也形成了国内同类城市中最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

“常州产业基础雄厚。”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我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是常州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

更令人瞩目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常州起步更早、干在实处。

十多年前,常州便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从“三车四新三智能”到“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围绕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标性产业链,常州以创新驱动发展,抢占集群发展“主攻点”,开始了持续发力。

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裂变,“常州制造”硕果累累。

2022年,常州工业规模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跃居江苏省第三;2023年,居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更耀眼的成绩是在新能源领域,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万辆,其中常州生产68万辆,每14辆就有1辆产自常州。

截至2023年年底,常州拥有4720家高新技术企业、9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制造业也成为拉动常州GDP的关键因素。

从2008年以后,常州市GDP几乎每两年就迈上一个千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位居江苏省前列。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它深埋地下的根,根深自会枝繁叶茂。”陈金虎表示,依托深厚产业底蕴,把握关键时间窗口,聚焦国之所需、己之所长,常州始终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无中生有、有中做优、优中变强。

记者了解到,目前,常州已在多个高附加值赛道开始新一轮卡位: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产值全国领先,碳纤维产值占全省三分之一;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武进造”;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拿下了全国首个氢能源机车出口订单,打造国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等高端平台……

向“新”图强 聚“链”成群

2024年第一天,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累计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登顶造车新势力销冠。

极速奔跑的理想汽车,正是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的缩影。

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一个或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支柱性产业的拔地而起。实体经济百花齐放的常州,新能源产业无疑是最亮眼的城市名片,也是万亿里程碑的背后最澎湃的发展动能。

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达7680.7亿元,增长15.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

“新能源”这篇文章,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作答,常州究竟有何秘籍?

记者了解到,为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常州实施“招、建、补”三字诀:着力招龙头、建链条、补生态。

时间回溯至2016年,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带着创业梦想来到常州武进区,为理想汽车寻找生产基地。经多轮密集洽谈,武进高新区以“招投结合”的创新模式吸引了李想的团队。常州由此成为最早涉足新能源整车制造的城市之一。

2015年中创新航、2016年宁德时代、2017年北电爱思特、2018年蜂巢能源、2019年比亚迪……整车制造与动力电池两大领域龙头企业不断汇聚,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的“链主”,也不断吸引着产业链企业加入。

“十三五”期间,常州先后招引了5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3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在这些链主企业牵引下,30多家“小巨人”企业在常州形成“军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超过3400家,集聚度比肩深沪京汉。

“公司设立初期,选择一个懂行业的城市,有良好的配套,潜在的客户资源,常州是一个特别合适的地方。”谈及为何扎根常州发展,聚和材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在新能源领域,常州对行业熟悉,有很深刻的认知,从引导基金、股权融资平台、债权融资平台,到一站式的招商落地服务,新能源企业在这里被重视、被关怀、被支持。

“聚链成群”后,常州着手弥补产业短板:加强“发储送用网”全链条研发,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储能院、中汽研等科研院所赋能产业研发;特别是在网联环节,积极布局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培育了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和能源互联平台商星星充电。

“围绕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推进,基于自身材料平台的特点,公司不断在光伏行业的卡脖子、进口替代的材料上持续研发、突破。”前述聚和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

常州市市长盛蕾说,产业培育和创新是一场甘于寂寞的苦旅,需要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成长、容得失败,不管路上有多少爬坡之艰、涉滩之险,都要坚持从长、从专、从教。

当前,常州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领跑赛道,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率先构建“发储送用网”全链条闭环,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2023年,常州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26.6%、11.0%和6.1%。

锻造新质生产力 催生发展新动能

“我们的万亿之路,是改革开放壮阔全景的生动缩影,是中小城市内生驱动、内涵增长的典型案例。”陈金虎说,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定位,常州要加速将“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把长期主义当平常,城市方能行稳致远。站在万亿台阶的新起点上,常州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新晋GDP万亿城市常州召开“万亿之城再出发动员大会”,聚焦“锻造新质生产力 催生发展新动能”主题进行动员部署。

陈金虎表示,要坚定不移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实施“532”发展战略,推进新能源之都、“两湖”创新区等发展重点,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在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方面,不久前,江苏发布《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

“常州GDP跨越万亿,使得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以常州GDP跨越万亿为契机,汇聚更多人才,助力企业在未来不断实现技术跨越,为常州在‘新能源之都’的建设上,贡献企业自己的力量。”展望公司未来的发展,时创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常州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抢滩动能转换“新蓝海”,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了解到,沿着“实体经济,产业强市”这条路继续前行,常州已在着手布局下一步棋:前瞻谋划合成生物、氢能储能、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长三角、金坛和西太湖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成立,常州氢湾、龙城芯谷加快建设,激活“一池春水”。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