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创新“六大工程” >> 内容

与“土”为伍的“地下工作者”——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

发布日期:2024-05-06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地质灾害在全球各地频发。4月,台湾花莲海域的7.3级地震和沙漠城市迪拜的暴雨,都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建设尤其是地下管网建设的重要性。作为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刘汉龙院士正是常年与“土”为伍的“地下工作者”。

“我每天思考的,都是‘地下的事’。”刘汉龙笑着说。

自2021年1月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成立以来,刘汉龙带领团队,像医生一样为软弱土开“良方”、强“筋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桩基是解决重大基础设施沉降问题的‘定海神针’,要让软弱土‘强筋壮骨’,就要提高桩基性能,让桩基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刘汉龙说,传统的桩基主要是圆形桩和方形桩,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环形截面空心桩代替实心桩的技术思路,自主研发出PCC桩技术,即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这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与实心桩相比,同等混凝土用量条件下,PCC桩可提高承载力30%—50%;同等承载力条件下,PCC桩可节省混凝土用量50%以上,施工机械能耗减少50%。

“PCC桩技术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对环境十分友好。”如今,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铁路、港口、市政等领域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地基加固。2021年11月,越南首个城市轻轨项目——河内“吉灵—河东”轻轨正式投运,其在建设中就采用了PCC桩技术,有效解决了在软弱土环境下的沉降变形问题。“我的团队还通过创建桩土摩擦增强机制的复合地基理论,研发了现浇X形混凝土桩、浆固碎石桩等多种桩基成套技术和装备,攻克国家重大工程软弱地基工后沉降控制和复杂施工环境难题。”此外,他还带领团队提出了智慧管网数字孪生技术,并构建了地下管网智慧运维平台。

对于研究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刘汉龙说,落户常州是个正确的选择,实现了校地合作的双赢,并对校地创新合作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是重庆大学在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校地合作科创平台。成立3年来,该研究院不仅成为加强东西部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展示窗口,更在集聚长三角地区、溧阳市以及重庆大学的优质创新资源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由刘汉龙院士领衔的团队开拓了基础设施的虚拟仿真和数字孪生、城市地下管网的智慧检测修复运维、微生物岩土等新的研究领域,开发了相关技术和产品,并在智慧工地(BIM)、智慧水利、城市基座(CIM)、地下管网数字孪生系统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院已形成了智慧建造、智能设计与检测、智慧地下空间等多个专业研究中心,组建了由4名院士领衔的专兼职高水平人才团队,陆续培养了硕、博士研究生200余人。

多次到常州出差调研并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刘汉龙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常州是一座科技名城。“我在新闻中看到一个很亮眼的数据:2023年,常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也就是说,将近七成的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因素有关。”刘汉龙说,常州的科创实力绝非一日之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天工程师”,到持续十多年的“龙城英才计划”等,创新对于常州而言,是历史沉淀的城市基因,也是着眼未来的关键抓手。

对于常州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刘汉龙认为常州要持续在三个方面努力:继续加大国际国内顶尖人才的引进,不断深化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着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今后,重庆大学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常州转化落地并投入产业应用。目前我正在谋划生物建造方向的国家级科创平台,也希望未来能够和常州在生物建造领域有更多合作。”

人物档案:刘汉龙

刘汉龙,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32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2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