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火的ChatGPT向人类展示了一个关于AI的“美丽新世界”;而在微观世界,一场合成生物技术引领的制造革命已在为我们打造未来。
瞄准这一未来风口,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敢为人先,从企业培育、项目招引、资金扶持等多方发力,擘画合成生物产业壮伟蓝图。
今年10月,百亿级项目——蛋白质药物基地落户园区;西太湖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揭牌;西太湖合成生物产业投资联盟成立,加速合成生物产业在西太湖的集群和生态建设。
在西太湖,依托之前发展的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园区早已拉开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序幕。一批生物微球、生物发酵罐、生物反应袋等研发生产企业,形成了合成生物产业的部分上下游配套。
伯仪生物集团旗下的常州天地人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微球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落户常州,2017年迁址西太湖,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使得企业近几年保持着每年收入翻番的高速增长。
生物微球是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种核心基础材料。“它好比工具载体,通过它,我们可以从样本中快速筛选、捕获到需要的酶、微生物,加快合成生物学发展。” 天地人和技术总监曹飞婷打了个比方,一些疫苗、胰岛素、多肽等生物药的核心生产环节,都需要用到生物微球,而因为其决定了产品最终的纯度和质量,它的成本可以占到整个产品生产成本的60%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的生物微球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其制备与应用被《科技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专注于微球在生物纯化和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天地人和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总经理方利的带领下,始终致力将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目前已是国产生物微球领域头部品牌之一。
刚刚荣获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常州伯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隶属伯仪生物集团,虽然成立才一年多的时间,却相继完成总规模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45亩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奠基,成为西太湖企业在合成生物赛道狂奔的一个缩影。
目前公司最新升级的一款产品——蛋白质检测预制胶已走下产线,预计年产量可达150万片,这也是企业以生物微球为核心,开发的又一个爆款。总投资3亿元的伯仪生物微球及相关核心生物制剂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已经顺利封顶,将新建10条自动化生物大分子纯化介质生产线,达产后将新增5万升生物大分子纯化介质的年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以合成生物技术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在化妆品行业呈现高速增长势头,不少投资人视其为下一个“风口”,并纷纷进行布局。创立于2015年的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重组胶原蛋白的绿色制备和产业化生产,其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产量位居国内前列。近年来,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备受国内外知名基金青睐:资生堂旗下资悦基金领投近2亿元A轮融资、路威凯腾旗下首支人民币基金及中信里昂资本联合领投超2亿元B轮融资。
2023年,创健医疗全球首个自主研发并实现规模生产的原料——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被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这意味着中国化妆品原料成功出海,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了中国标杆。” 创健医疗CEO钱松说道。创健医疗的目光不仅限于重组胶原蛋白,未来还将开发包括生物制剂、乳铁蛋白、口服胶原、四面体核酸等在内的生物材料,构建一个真正多元化的生物合成技术平台。
赛道已定,西太湖将立足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基础和优势,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平台建设+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让更多合成生物创业者把目光投向西太湖、成为产业发展“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