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收官,志在冲击万亿之城的常州表现如何?
7月21日,常州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市GDP达4525.4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跑赢全省(6.6%)、全国(5.5%),距离万亿之城近在咫尺。
具体来看,制造业展现出十足的“韧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显著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6亿元,同比增长8.4%;
进出口总额1582.1亿元,增幅列苏南五市第一……
从“开门红”到“半年红”,“跃动”的数字标注了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也为年底冲刺“GDP万亿之城”注入信心。
冲刺“万亿之城”的底气
势头向好、动能增强,这是今年以来常州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从经济规模来看,上半年,常州GDP达到4525.4亿元,同比增长7.0%,不仅高于2022年3.5%的增速,也高于一季度5.7%的增速,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明显。
具体来看,常州新能源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动能,引领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3408.7亿元,同比增长24.8%,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完成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9.4%、35.0%和12.1%。
事实上,常州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增长,离不开比亚迪、理想等汽车企业巨头的加持。
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通过一南一北这两大巨头的牵引,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产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长130.2%,占全省总量的66.9%。这也意味着,江苏每下线10台新能源汽车,就有近7台是“常州造”。
新能源产业迎风而起,也离不开招商引资这一强大引擎。今年以来,常州秉持“招引百亿项目、培育千亿企业、打造万亿产业”的雄心壮志,高频次开展境内外招商和“全球CEO常州行”活动,投资热度持续上升,外资企业持续“加仓”常州。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40多位跨国公司CEO来到常州,看项目、谈合作、话未来。今年上半年,新增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项目33个,30个省重大实施项目上报投资177.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9.8%。
此外,消费马车的贡献不容忽视。上半年,常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6亿元,同比增长8.4%,较一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
消费强劲复苏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烟火气的升腾。今年4月29日到5月2日,号称“神仙阵容”的太湖湾音乐节,吸引近10万人参与,带动了周边酒店爆满,餐饮、购物、夜游等旅游消费业绩翻番,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相关话题持续爆火。
今年以来,常州对于文商旅市场的复苏发展,下足了硬功夫。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层面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总揽性文件,召开常州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推出19条重磅政策、10亿元补贴资金。
上半年,常州12家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2731.3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7.6%;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较2019年增长21.7%。旅游住宿方面,全市纳入重点监测的38家旅游饭店累计总营收10.92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50.73%。
一方面,常州成功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新动能引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常州多举措推动文商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潜力。常州把握住了当下经济企稳的两个关键,为全年实现GDP万亿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万亿之城”追赶路上的较量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GDP破万亿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一大标志。城市能级越高,城市带给人的机会就会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
1月28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
2022年,常州的GDP达到9550.1亿元,距离万亿门槛只有450亿元,就差“临门一脚”,是最有希望率先晋级的城市。为此,常州将今年的 GDP 预期增长目标定为 5.5%。今年一季度实现增速5.7%,上半年增速达到7.0%,照此趋势,加入“万亿之城”,常州势在必得。
放眼全国,同样距离万亿之城仅一步之遥的山东烟台,也被视为热门后备军。
7月27日,烟台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05.65亿元,增长7%。
作为“如影随形”的老对手,常州在去年以30亿元的微弱优势赶超烟台后,今年一季度便被烟台小幅度反超,行至年中,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烟台超越常州近200亿元。
其中,工业作为稳增长的坚强后盾,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烟台决胜“万亿之城”的最大底气。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高于全国、全省8、4.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尤其是6月当月,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居全省首位。
视野转回省内,江苏目前已经有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四座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四大万亿城市之后,除了冲刺万亿的常州,便是同样对万亿之城野心勃勃的徐州。
此前,徐州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徐州GDP将超过1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锚定“十四五”跻身万亿级城市行列不动摇。
据徐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徐州GDP达到4009.09亿元,同比增长8.0%。面对2022年1100亿元的差距,上半年徐州奋起直追,从工业(9.3%)到投资(7.4%),从消费(11.7%)到外贸(16.9%),将双方差距拉近至500亿元左右。
面对前后追赶的紧迫形势,常州明确提出了今年将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根据常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其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都要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还要在202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也将成为常州冲刺万亿城市,乃至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的重要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常州举办的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上,常州入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以综合指数85.6分,与北京并列全国第四!并以92分蝉联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全国第一!
决胜下半场,常州如何干?
进入冲刺万亿级城市的下半场,常州如何打?6月25日召开的二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常州发出了“动员令”,会上提到: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战三季度、大干下半年,全力冲刺GDP万亿之城。
突破万亿?科技创新,是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常州也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和支撑,信心满满地奔走在“GDP万亿之城”的征途上。
目前,常州3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3家(项)单位(技术)入选“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创新主体培育奖励实行“非申即享”“直达快享”,今年已兑现奖励资金2.62亿元;今年安排6000万元中以常州创新园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园核心区建设、创新载体孵化、重点项目扶持等,促进重大平台能级提升。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科技创新的“最强引擎”和“关键变量”。
7月27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共享“新能源之都”发展机遇科技人才座谈会。会上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建设“新能源之都”,常州抓住了产业风口,赢得了起跑卡位的第一棒;要跑好下一程、领跑全赛程,把新能源风口变成风向,唯有牢牢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
为此,在人才争夺战中,常州推出极具诚意的政策措施。常州出台了“龙城英才计划”创业资助、企业紧缺人才资助、高校高层次人才资助等一系列政策;以人才公寓为“切口”,提出了2021-2023年建成10万套人才公寓的目标,探索出具有常州特色的人才公寓“建管服”模式,入选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清单。到今年底可建成11.7万套,配套相应政策实现人才公寓免费入住3年。上半年,常州引进各类人才52240人,比2022年同期增长24.37%,引才人数创同期历史新高。引进“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120个、领军型创新人才(团队)项目30个。
面对突破万亿的年度目标,这也预示着下半年常州GDP至少要实现5500亿元的增量。而常州正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动力源,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起强大的决胜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