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
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精髓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贯彻落实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全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江苏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江苏工作的高度重视、巨大关怀。总书记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列举了江苏发展的显著特色和优势,这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强有力感召和激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总书记擘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蓝图在江苏的具体化,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肯定和勉励,进一步坚定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
牢记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会为江苏指航定向。从“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定位和总体要求,前后贯通、层层递进,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江苏明确的重大定位,把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历次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一体学习领悟、融会贯通理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把握新期待。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四个新”的要求。从“四个走在前”到“四个新”,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要求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化。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重大要求,围绕“四个新”,逐条梳理学习,逐项研究谋划,不折不扣推进落实。循着这一“指南针”和“路线图”,我们要进一步对标对表,对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行再审视、再对照、再细化,充实完善前期的五个行动方案,谋划一批新的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一批具有牵引性的重大事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取更好结果,坚决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
拿出新作为。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关键是抓落实,核心在见成效。我们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以学促干”的最新指示,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以实干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推动江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交出不负总书记期待、让全省人民满意的新答卷,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
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是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创新的殷切期待和谆谆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今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时隔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江苏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由此可见这件事在总书记心目中的地位之重,可以感受到江苏在科技创新上肩负的责任之重、使命之重。
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江苏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作为科教大省,我省拥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校院所,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科技研发平台众多,这些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平台支撑;作为经济大省,我省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这些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宽阔的“用武之地”,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硬核支持”;作为开放大省,我省对外经贸活跃、科技交流频繁,能够敏锐地感知国际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向、新变化、新需求,及时对其作出反应。迈向现代化新征程,江苏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要围绕“破解难题”下功夫。“破解难题”,重中之重是解决“卡脖子”难题,关键之举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造优良创新生态。我们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多作贡献,使江苏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突出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支持、引导和促进企业主动扛起“主力军”责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着力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呵护与托举。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是江苏的“责之重者”。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落实到实践、贯彻到一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以“厚积薄发”的艰辛付出换来“一鸣惊人”的创新成果,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
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第二个是“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我们要深刻把握“四个新”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措施,坚守实体经济,以集群强链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处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和对外开放前沿,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大、开放程度高,是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和支撑,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枢纽。可以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江苏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省之要。实体经济是江苏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江苏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建设质量效益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断筑牢江苏实体经济根基。同时,我省制造业发展中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高端产业对外依赖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亟待补齐。要着力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全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关键一环。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构,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停顿、断裂、紊乱的风险增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安全性面临空前挑战,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紧迫。我们要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要打造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要提高使用外资质量,更好吸引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继续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上彰显特色、展现担当,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
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亲临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求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殷殷关怀,谆谆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拿出江苏作为,展现江苏担当。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前不久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弘的历史命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要勇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代,对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江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快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不断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勇向前。
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江苏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是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长江文化方面,江苏既有江南水乡古镇、南京石头城、扬州唐城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古琴艺术,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宜兴紫砂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古运河是中国运河文明的制高点和核心地段,遗产类型多样、数量丰富。要进一步做好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保存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要组织推出更多抒写历史之美、时代之美、文化之美的艺术精品,助力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创新文化惠民,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
重要讲话精神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包括“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深刻体现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殷切期盼。我们要深刻把握“四个新”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时俱进,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矛盾风险,更好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江苏作为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完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残疾人福利保障等工作。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
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要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让治理方式更智能、更精准、更贴心,以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
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保证,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要求相契合,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快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公共安全治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能力。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