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武进“引才专列”“职”通厦门大学,招聘团带着满满诚意,线上线下累计收到求职简历3200余份。此前,今年3月承办的名校名城合作行西安站专场,2个月内收到700余份求职简历,成功落地5个创新创业项目,并入选“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业项目。
围绕政策上精准匹配、保障上高效跟进、支撑上坚强有力,武进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做强“引才磁场”。
2022年,武进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76万人,占全市四分之一;高层次人才引育总数连续5年全市第一;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均为全市唯一。目前,武进人才资源总量达39.7万。
聚焦高原高峰,“高精尖缺”大资助
聚焦“产业高原”“创新高峰”,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的资助力度。“今年以来,仅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人才申请,我们已经收到60多份。”武进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正在进行材料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人才奖励和补贴都将足额兑现。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上新”政策。去年起,武进区探索实行“一行业领域一人才政策”,先后在集成电路、机器人等产业领域率先出台人才专项政策,同步推出海外人才、青年人才以及卓越博士后等专项,方向更明、匹配更准、力度更大、措施更活。6月又出台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政策,特别设置“企业荐才”奖,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激发企业用才、留才的活力。
“对顶尖人才和团队,根据个性化需求,‘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支持方案。”该负责人说,对顶尖人才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特别支持,围绕顶尖人才搭建研发平台和科研团队,切实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向赋能。
抢抓海外人才回归窗口期,武进还对海外工作站、离岸孵化器、海外研发中心等海外引才基地,根据引才成效每年择优给予运营奖励,切实以人才政策的“准”激发创新集群“活”、支撑产业集群“优”。
倡导青春留武,生活安居双资助
海归博士孟星华主要从事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一直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考虑到硅基负极材料在提高锂电池续航能力、充电速度等方面有应用前景,2021年,他毅然回国,加入位于西太湖的初创企业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担任研发主管。
“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推进专利成果转化,目标是到2024年类石墨烯结构包覆式硅基负极材料的产量达到万吨级别。”孟星华积极推动成立常州新能源产业技术协会,希望以社群组织形式助力产业发展。
生活方面,孟星华入职后,成功申请到25万元购房补助和100万元公积金贷款。孟星华说,良好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招引人才提供了保障,自他之后,公司又招引了3名博士。
依托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武进区对企业新引进毕业2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别给予连续3年的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在武进工作2年内首次购房的,还发放5万元—3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购房补贴,给予最高12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企业新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人才均可享受对应的补贴,且补贴采用APP申请、大数据审核、直达兑付的形式,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便利。 注重生态聚才,多点发力强资助
“通勤时间只要5分钟,楼下超市就能买菜,环境、设施都很不错。”陈凯是入住天安珑园人才社区的首批创客之一,闲暇时他会到人才会客厅,与其他青年创客边喝咖啡边头脑风暴,“大家互换信息、互相启发。朋友圈扩大了,思路也拓宽了。”
天安珑园人才社区有134套精装修公寓,户型分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每户均配备家具、家电、卫浴等,公共空间设人才会客厅、公共书吧、健身会所,让来武青年“拎包即可入住”。除提供共享管家、保洁维修、干洗、快递等常规服务,社区还创新推出企业游学、产业链下午茶、MBA商学院、投融资对接会、政策分享会等“点单式”服务,满足青年创客需求。
持续完善“国际人才社区—高层次人才公寓—蓝领人才公寓—青年驿站”格局,武进区已建成1.9万套人才公寓、5家精品青年驿站。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2.2万套人才公寓的建设目标。
武进还成立政府直投、总规模1亿元的科创人才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注入“金融活水”;升级武进英才“荣誉工程”;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提供子女入学、医疗健康、休闲养老、金融支持等30多项专业服务,切实让人才得到更好礼遇、体验更优待遇、获得更多机遇、享有更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