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金额最高达700万元、采用人才团队首席专家制、成立专班工作领导小组……4月19日,《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聚焦重大新品种创制、绿色产品和技术、农机装备以及智慧农业等领域,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创新生态”。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从水稻育种到畜禽养殖,从农机制造到农产品“超级市场”,常州涌现出8个百亿级农业主体和农业新兴产业。作为全省唯一没有农业大学大院大所(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的设区市,支撑“百亿级”的创新动能从何而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以产业提质、载体提优、装备提档“三大工程”为引擎,着力构建农业“强”的新优势,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三农”力量。
企业“领衔”,创新成果贴近市场
培育领军型农业科技企业,该方案提出,支持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企业创新平台和人才站点。
在国机重工常林有限公司调试场地,技术人员对最新款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机进行可靠性测试。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鸣辉介绍:“这款机器解决了稻茬田黏重土壤条件下油菜高效移栽的世界性难题,是稻油轮作模式下茬口衔接的关键装备。”携手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去年6月,深耕工程机械领域的常林公司首次“跨界”,进入农机装备制造“新赛道”。不到一年时间,首台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机下线。
小麦赤霉病堪称小麦“癌症”,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农科院等展开合作,“十年磨一方”为之开出特效药“乐麦宝”,去年销售额达1亿元。
2022年,常州共有3项由企业“领衔”的涉农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中南化工参与的“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管控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20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陈保林告诉记者:“除省拨资金外,公司再筹资3680万元,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建农药工程研发开发中心。”
人才“领跑”,创新赛道深耕细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常州市新出台方案把农业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新团队的建设与提升纳入创新中心建设重要任务和考评指标,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驻村驻点,人才“助农跑”。连日来,常州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园艺科农艺师孔超奔波在田间地头,推广蔬菜全产业链“四减四增”技术体系。作为常州市引进的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一年来,这位90后海归博士帮助50余户农户用上了新品种、新设备、新农艺。
做强优势,人才“接力跑”。作为基层科研机构,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曾在第一代育种人带领下,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硕博士成为第三代育种人。在老中青三代育种人“接力”下,近3年来,武进水稻所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达33个。
精准攻坚,人才“协作跑”。全省首家上市的畜禽养殖企业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向科研院所、高校发布攻关项目,广邀专家学者“揭榜挂帅”,项目成果实行产权共享。去年11月,投资超3亿元的总部研发基地投入运营,设立8个细分领域技术中心。立华股份副总裁张海涛表示,当前公司正冲刺打造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将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平台“护航”,创新体系厚植动能
让“新农人”创新创业无忧,该方案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拉动,积极打通技术研发、成果供给与产业应用的通道,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
在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招引下,葛国栋等4名毕业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硕博士白手起家,创立了常州沙漠农夫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葛国栋介绍:“结合以色列独特的水处理工艺与现代农业技术,公司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出产南美白对虾,且养殖密度达传统养殖的20倍左右。”
“过去两年我们无数次调整、试错,甚至经历5次‘团灭’。增强我们试错底气的,是常州的惠企政策、人才政策和优质营商环境。”在市级农业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和园区“牵线”以色列资源的助推下,沙漠农夫迅速成长并获得天使轮融资,现已在浙江宁波启动分基地建设。
让“新生代”农业科技创新站上“巨人肩膀”,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昙云表示,全市将探索“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示范基地”模式,用5年时间打造10个左右集农业研发中心、人才中心、转化中心、推广中心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和集成创新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