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科技自立自强 勇当开路先|国际科技合作当先锋——创新之“舟”,跨山越海

发布日期:2023-01-06  来源:新华报业交汇点客户端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只有着机械腿的布偶熊,悬浮在机器框架下“太空漫步”,一旁屏幕上的游戏虚拟场景实时显示各项健康数据……步入中以常州创新园展览大厅,由以色列企业Meditouch(迈拓)与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下肢运动康复机器人非常吸睛,其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康养机构应用,全年销售额达2亿元。

这个中外携手打造的科技新锐,是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的首个项目。成立于2015年的中以常州创新园已集聚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63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4个,建成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及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我们作为中外合作先行者,要在实现科技合作国际化上勇当先锋!”中以常州创新园党工委副书记陈云峰说。

“他山之石”,引入国外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

11月16日,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项目——福飒特(常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园区科技型企业顺为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正式签约。顺为智能获得福飒特车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授权,该系统能让使用车辆在恶劣天气和弱光照条件下实现障碍物探测全覆盖。这是福飒特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签下的最大订单,项目4年合同期内有望产生5100万美元的收入。

以色列创新成果为何屡屡落地江苏?“以色列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球瞩目,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会来中国寻求落地转化,以拓展市场。我们会帮助他们寻求技术嫁接的切口,并在园区内孵化发展。”中以常州创新园管委会创新发展局国际合作工作负责人汪洋告诉记者,这样的成果落地模式源于“共建计划”。

时光回到2016年3月,在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中以两国共同发布《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在两国政府重点支持下,常州先行先试,学习借鉴以色列成功的创新理念、经验和模式,着力构建一套可复制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共建计划’是激励以色列创新型企业来华的一揽子政策合集,内容包括资金支持、设施设备补贴、人才补贴、专业服务等。”汪洋介绍,“共建计划”不仅帮助更多以色列企业了解中国市场,也推动更多国内企业借此发现以色列的创新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累计已有45家以色列企业申请“共建计划”,其中23家通过审核,17家与园区签约落户。此外,常州持续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专项,专门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建设和入驻企业的创新合作。多重合作模式下,一大批“高科技、国际化、犹太+”项目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加速聚集。截至2022年6月,园区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63家,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4个,初步形成“创新项目集聚园区、技术合作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

“你来我往”,中以跨国深融“双向奔赴”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时强调,双方合作打造了海法新港、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一年过去,“创新国度”以色列和“智造先锋”常州之间火花不断,合作走向“深水区”。

“看到身边企业的科技成果纷纷在常州落地,我们也前来寻求合作伙伴,打通成果转化通道。”专注无创血液检测仪的以色列希诺嘉中国区总经理毛慧芳告诉记者,他们设计的光信号检测装置能计算血液信息,糖尿病患者检查血糖时可不再面对针头,该项技术已进入洽谈对接阶段。

“常州和以色列都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氛围浓郁的地方,都拥有朝气蓬勃的高科技企业和优质产品、潜力项目。”在陈云峰看来,以色列的企业愿意来到常州长久发展,一方面是源于江苏和以色列建立的产业研发合作机制,多年来,政府间合作平台和机制愈发成熟,形成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友好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常州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以色列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需求。

“我们的工作就像淘金,从众多企业中捕捉到适合落地的项目。”特拉维夫市阿龙大厦3楼内,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领队王翔正和团队为一家以色列企业制订市场方案。2019年9月,中以常州创新园率先常态化派驻赴以工作人员,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顺势成立,成为打造两国创新合作的重要窗口和离岸创新平台。“‘离岸支点’是我们的角色定位,为中以双方的市场发展服务搭建桥梁。”王翔介绍,中心收集中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接沟通信息,帮助以方初创企业解读市场特性和信息,制订在华个性化发展路径。成立3年来,中心累计举办产业对接交流活动近20场,促成对接200余次;累计推动超10家企业申报园区“共建计划”,促成多项双边技术合作;累计为15家以色列创新型企业提供办公空间;持续推动中以各领域交流合作,在教育、人文等领域发挥创新性、独特性作用。

从“0”到“1”,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

森以创新平台是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技术孵化平台之一,由中以常州创新园、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以色列趋势线集团三方合作,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为创新项目提供一系列服务,加速技术转化。”森以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主任刘宇欣介绍,公司通过引进以色列的技术,开发了全新一代“全腔镜端端专用吻合器”,这款贴近临床的产品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符合中国市场需求。

从“0”到“1”,以色列善于用创新将概念变成产品,园区擅长用市场将产品变产业。“7年来,园区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涌现出一批中以典型科技成果。”陈云峰说,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已建成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合作平台及载体。

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便携式医疗诊断设备电池研究、锂离子电容器研究……在2022年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度开放课题评审公示中,10项新颖的青年课题项目赋能创新。“我们坚持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需求,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人才培育,着力打通中以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助推新动能培育和产业转型升级。”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逸告诉记者,研究院是以色列技术在华产业转换的“把关人”,作为园区创新体系的核心平台,充分发挥CICP-Trendlines生命科学联合实验室、中以创新汇等平台的支撑作用,撮合国内企业与以色列创新企业合作,提升原研能力。2022年,研究院共促成技术合作签约8项,其中Trendlines与唯德康开展的“创新型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医疗器械”联合研发合作标的达31万美元。

以色列时间11月23日,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定期举办的“中以创新汇”科创未来Talk活动面向全以中国留学生及以色列各大高校人才,开展城市与人才政策推介。“几年来,我们发现中以双方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阔,合作方式越来越成熟,双方契合度越来越高。”王翔说,许多以方中小企业有强烈的海外拓展需求,中方也希望将以方企业需求尽快转换为有效合作项目,“未来,我们将加大对项目的政策及资金倾斜,重点推进创新体系生态建设。”

中以常州创新园与世界同频共振,让诸多以色列先进技术落地转化。“一颗颗国际创新合作的种子在园区播种收获,我期待它们长成‘参天大树’,为江苏的开放合作画卷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陈云峰说。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