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要持之以恒抓创新,全面激发现代化常州的最强动力。面对新征程、新挑战、新任务,全市科技系统将紧扣“532”发展战略,围绕报告强调的目标任务,找差距、拓思路、强担当、抓落实,创新实施“六大计划”,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创新力量。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常州市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净增高企765家,有效高企数达3680家,高企申报通过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有效高企数增幅26.24%,增幅全省第二,苏南第一。116家企业入选2022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位列全省第三。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成立,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我市第一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领域开展“揭榜挂帅”,最终24个项目中榜,榜额共计8110万元。全年“创新政策20条”在线速兑奖励9.4亿元,支持企业超4000家次。
接下来,我市将以创新“六大计划”为抓手,全面激发现代化常州的最强动力。
创新主体“智能”计划。精心培育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
创新平台“高能”计划。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建设,推进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核心技术,新增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10家。
双创载体“蓄能”计划。按照“六度创新空间”理念,加快科创综合体、人才综合体建设,到2023年底,打响2个科创综合体品牌,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业平台20家(省级以上10家)。
创新人才“动能”计划。积极争取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领域全国赛。用好“华罗庚科学家IP”,打响“毗陵外专驿站”工作品牌,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开放创新“聚能”计划。深化中以、中德等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实现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累计达40家。科技新长征持续“跑”起来、“链”起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深化“揭榜挂帅”攻关,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0个以上。
创新生态“赋能”计划。优化迭代创新政策,将创新资金精准直达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立项支持100个青年博士开展应用型基础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