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常州高新区: 追“高”逐“新” 澎湃创智新高地“发展动能”

发布日期:2023-01-03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铿锵字句,将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始终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关键变量,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深入践行市“532”发展战略、推进全区“三大工程”、匠心打造“六张高新名片”,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型产业和企业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不断向“创智新高地”迈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主体培育迈上“新”台阶

从光能到电能,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相关技术领域25次刷新世界纪录;从校办厂起步的星宇车灯,崛起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国内车灯行业的民族品牌;中简科技十年磨一剑,创造了中国高性能碳纤维自主可控的产业化之路,填补了行业空白……这一个个例子都在证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主体培育到位,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才能不断激发。

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建立了“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形成以领军型创新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企业培育跨上新台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4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20家,创历史新高。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12家,瞪羚企业136家,专精特新企业10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76.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3%。

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迭代。今年新建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16家,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6.4%。

同时,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常州高新区梳理完善出了创新型企业资源库,目前全区108家企业入围市级“专精特新”培育库,10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企业获星级上云认定,数量居全市第一。

宏发纵横

创新效能提升打开“新”格局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提速,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的活跃期,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流转,是在这场竞赛中领先的关键一招。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常州高新区光伏、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光伏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打造“东方碳谷”为目标,争创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工信部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碳纤维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位于新北区光伏产业园区(龙虎塘街道)的联东U谷·常州国际智慧谷一期项目目前在全力建设中。建成后,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能源、智能装配等领域企业为重点招引项目,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能级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从1983年的11家乡办企业萌芽,到如今以光伏、传感为主链,拥有特色鲜明的“一特一新”产业集群,光伏产业园区坚持龙头带动,链群互动,以光伏、传感为主链,推动园区从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向创新集聚不断迈进。

森萨塔

继2010年和2012年两次增资扩大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后,今年5月,位于龙虎塘街道的森萨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第三次增资设立制造与研发中心。“这里功能配套全,产业链半径在百公里左右。仅常州周边就有数十家配套供应商。”森萨塔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倪广山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做实全程跟进服务工作,促进科技转化通道更加畅通。2021年,全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44亿元,今年1-10月,已经完成60.3亿元,总额全市排名第一。复制推广安泰创明坚持人才团队持大股,让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合作模式经验,立足产业创新需求,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空间互联带动要素互动,区域贯通带来资源集聚。搭建企业与院校合作渠道,联通技术“供”“需”两端。随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被打通,更多的科研成果“变现”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我们正加快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具有高新特色的‘科技王牌军’。”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吴雪强说。

中简科技

科技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

两年斩获17个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五年建设和提升17家重大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加速高效集聚……科技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在近期发布的“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中,常州排第25位。最新数据显示,常州高新区创业载体数量已经突破90家,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把目光投向这片热土,把具有创新意义和价值的“作品”融入常州高新区完善的发展路线中。科创载体的版图持续扩大,预计到年底,科创载体可用面积达28万平方米。这一创新格局,将为常州高新区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巨大的舞台,并进一步激发出长三角创新协同的活力。

聚和新材料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服务链四链融合联动人才引育,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基金和创新政策的叠加效应。一浪又一浪的“海归”回流和科技人才的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双创人才持续集聚突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B类总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入选省“双创计划”市推荐名单20个,入选省“双创博士”项目7个;入选国家“外专项目”3个,占全市75%;入选省“外专百人”计划1人,全市唯一。持续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全区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总量555人,全市第一。

扎实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夯实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基础。2022年,产学研合作金额超50万元备案的项目达50项。以面向海外人才,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空间载体为基础,构建安泰复材欧洲研发中心、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瑞士离岸基地等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

“突出科技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制定重点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行业人才工作目标,构建行业人才管理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培育创新人才,打造长三角创新‘强磁场’。”常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放眼常州高新区,高端人才引育、“两特三新一智能”人才储备、优质领军型人才集聚等重要引智节点“串珠成链”,挺起了创新发展的“中轴脊梁”。

创新生态环境构建“新”未来

如今的常州高新区,创新主体生机盎然,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生态始终维持在“高”浓度。

星宇车灯新厂区及研发大楼航拍

围绕全区“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高铁新城建设打造创新之核,持续提升创意产业基地、碳纤维科创港、人工智能科创港的示范定位和创新能级,形成“1+3+X”创新布局。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科创产业、支持高新科技企业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成果不断累积,创新高地不断崛起。

今年2月,常州高新区被列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全区共筛选出37646家企业纳入评价范围,按照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环境能力、加分项和扣分项六类指标,共有121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常州高新区科技局迅速召开企业创新积分管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修订了管理实施办法和指标体系;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信息系统“掌上版”;出台了《常州国家高新区“科创积分贷”信用贷款实施办法》,与银行合作推出了“科创积分贷”产品、全年科技企业融资达4.5亿元……这样的速度背后,是常州高新区建设“创智新高地”目标的驱动。

创新生态的营造在做到政策先行的同时,服务配套也紧接着跟上。新北区科技局策划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发政策比对工具,由传统的“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解决涉企政策数量多、解读繁、匹配难等问题。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品牌“菁常汇”,开展涵盖政策服务、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开展科技人才服务活动35场;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会2场,组织银企对接活动2场,累计为15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

创新,是在迎风而起、奔赴远方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无限生命力,也是永远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耐心、热情与恒心。常州高新区让更多创业者有了点燃梦想的信息和勇气,让更多的人愿意留下来,闯一闯,以创新之名,不断奔赴远方,这是新时代中国不断乘风破浪的秘诀所在,也是常州高新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答卷的应有之义。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