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未米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创始人许洁婷和管线研发负责人金敏亮正在对收种玉米性状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每一个胚芽都有自己的编号,我们通过对它进行基因编辑,实现提高种子芯片性能,成苗后将被移入生根管进一步培育。”许洁婷介绍道。
位于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区的未米生物成立于2017年。由许洁婷、钱扬文和陆钰明三位博士联合创立,他们都是从事基因编辑和生物育种的专家,曾任职于先正达、中国种子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知名机构。
“目前我们主攻两大领域。”许洁婷介绍,一方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特定用途作物的需求,开发高蛋白、高维生素E、高亚麻酸、高DHA/EPA等特定用途的玉米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动物食用疫苗、饲料酶制剂、抗生素替代等功能性生物制品。
今年,未米生物的玉米合成DHA管线进入中试阶段,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突破——通过基因编辑,合成DHA在玉米性状的表达实现从无到有。未米生物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玉米内合成DHA的生物科技企业。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动物饲用疫苗,目前我们正在和一家疫苗公司合作,将禽流感和猪瘟的疫苗在玉米里进行合成,一旦成功,将为可饲疫苗的市场化打下基础。”许洁婷进一步解释道,可饲疫苗是指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与机体免疫机理相结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抗原蛋白基因导入可饲用的植物细胞,生产安全、有活性的可饲疫苗,继而用于直接饲喂动物和禽类。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能够满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需求,为粮食安全和资源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促产业,推动企业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几年来,未米生物从10人团队扩展到如今的上百人,其中硕博30多人。如“90后”金敏亮在博士后期间,就与未米生物展开项目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如今主要负责管线研发、玉米合成DHA及可饲疫苗的小试工作,还成功申报常州“双创博士”,获得60万元的项目补贴。
发展合成生物产业,关键在创新、核心在人才、优势在项目。一墙之隔,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在不久前开园。这给了许洁婷更多的期待:希望与园区的学校和专家团队展开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突破种业芯片“卡脖子”技术,为生物育种技术集成产业化打牢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