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聚和材料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30.8亿元;12月13日,特瑞斯登陆北交所,成为全市今年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五天“双响”的背后,资本市场“常高新板块”扩容提质铿锵有力。
上市公司是经济转型的“领跑者”,更是常州冲刺“万亿GDP之城”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锚定“两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产业和资本精准对接。今年以来,该区新增上市企业2家、报会企业5家,累计申报在审企业6家,市级“双百行动”计划企业114家,多项指标位列全市首位。
梯队培育壮大新三板上市军团
作为中小微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国家级高新区,常州高新区始终重视培育新三板上市军团,助力企业加快对接资本市场。
2021年11月15日,常州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批登陆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同惠电子实现营业收入8259.7万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9.5%,技术人员增至79人,占总员工比例为27.3%。“公司从精选层挂牌公司转为上市公司后,借助北交所平台进一步聚焦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进新项目,引进新人才,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同惠电子董事长赵浩华表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常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新三板”奖励政策,打造新三板高质量发展“生态林”,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股转公司今年发布的第三次创新层进层挂牌公司名单中,常州高新区的常荣电器、莱赛激光、贺斯特、创盛智能4家企业成功入选,包揽全市新增名额,成为北交所上市“后备军”。“在建筑激光的主业上,我们希望通过资本助力,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在精准智慧农业和农机装备智能化定位、激光雷达等新赛道发力,推动企业发展。”莱赛激光副总经理袁伟栋说。
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今年新增7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累计12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占比近60%。
撬动资本神经赋能企业发展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此过程中,资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产高性能碳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钟声。目前市值超210亿元,累计融资19.8亿元。在资本的助力下,企业加大研发和项目建设投入,形成赶超国外先进企业的碳纤维及其制品制造体系。
刚刚上市的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超30亿元,刷新了常州企业科创板首发募资纪录。董事会秘书蒋安松表示,将利用好资本市场带来的资本助力,继续深耕银浆行业,围绕核心技术,继续在光伏导电材料、新能源材料、泛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创造价值,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技术应用支持。
“常高新板块”对“常州板块”的影响正愈发显著:截至12月16日,其14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511亿元,占全市比重达42.7%。
“双融双促”助力建设产业中轴
长期以来,常州高新区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报会一批、上市一批、再融资一批”梯次滚动发展目标,做好后备企业培育,一企一档,建立长期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区形成了“人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梯队,全区重点后备企业突破70家,“苗圃计划”企业突破100家。
2022年,常州高新区将企业上市工作全面融入“532”发展战略,列入“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计划,以金融和实体经济“双融双促”为主线,实施“2+2”区域金融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末,上市企业总数超30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350亿元,总市值超5000亿元。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上市公司18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4家,占全市80%,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500亿元,数量、质量均领跑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