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柳鑫
11月19日,在常州科教城成立二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高精密机床装备联合创新中心、龙城实验室与企业创新合作项目等集中签约。常州大学、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等20个创新创业先进集体,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眭碧霞等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通过视频致辞。
“20年来,在科技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支持下,常州科教城始终秉持‘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融通创新资本,优化创新环境,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全国科教园区发展的样板,是常州唯一一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常州科教城党工委书记乔俊杰说。
在高职教育上,常州科教城实现了从领先优势到持续领跑的华丽蝶变。常州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其中,园区高职院校实现省级“双高计划”全满贯。园区累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4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5项。“1+5”6所高校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近50万人,整体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留常率近40%。
在创新研发上,常州科教城大力弘扬“科技长征”精神,加快引育重大科创资源,实现了从跟学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华丽蝶变。目前,已引育公共研发机构47家,其中省级创新中心1家、省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7家、省产研院专业所3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尤其是龙城实验室加快建设高端数控机床性能测试与服务平台,一批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成果强势崛起。
据统计,常州科教城研发机构累计争取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8项、省部级项目356项,参与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平均每天创造4项发明专利,2022年获评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
在成果转化上,常州科教城实现了从实验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华丽蝶变。20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汇集了全国2688所高校的300余万件专利、100多万项科技成果,培育出57家特色科技服务机构,先后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20年来,平均每天转化1项科技成果,总计与5800多家企业开展横向合作,签订合同7600多个,合同金额56.1亿元,带动产值近千亿元。
在产业培育上,常州科教城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建设,设立10亿元的科教城产业引导基金,共孵化培育了3800多家科技企业,涌现出易电行等7家上市企业、朗恩斯等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铭赛科技等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遨博等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向全市各板块输送中简科技等孵化企业400余家。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认为,常州科教城因“教”而兴、因“科”而盛、因“才”而强,创新已成为科教城最鲜明、最独特的标识。当前,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的“两湖”创新区,承载了城市的未来与希望,作为“两湖”五片区八组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教城必将承担起赋能全市发展的新使命,打造更高能级的人才“强磁场”、实现更高当量的创新“核裂变”。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科教城打造‘国际合作先行区、创新创业引领区、科技服务核心区、未来产业集聚区、产教融合示范区’的定位,以及争当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领跑者,争做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当好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引擎’的工作要求,将全力实施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工程’、科技创新‘倍增工程’和产业培育‘升级工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推动常州科教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乔俊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