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溧阳比任何时期更需要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才融合发展,强化人才引育创新,推动人才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谱写了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深度融合的非凡篇章。
时针拨回到十年前,我市出台《关于推动溧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领高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引进、培育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1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的目标。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初,我市人才总量5万人,不到总人口的6.4%。
秋收冬藏,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十年来,全市人才资源增加9.5万多人,总量达14.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为18.2%。全市自主培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双创团队2个、双创人才28人;培养省“333工程”“科技企业家”等123人;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328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82人,位居全省前列。
以人才之名,举全市之力,走创新之路,溧阳大地之上,活力迸发,未来可期!
搭建“双链融合”快车道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城市因人而兴,产业因人而盛。
这十年,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汽车及零部件、农牧饲料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溧阳高新技术企业跃升到213家,新增国家级“三站三中心”4家、省级“三站三中心”123家。
这十年,我市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环节,以人才结构优化助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推动创新驱动迈向更深层次,在重大工程实施、重点项目推进、重要载体建设中,我市着力把人才要素纳入其中综合施策,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发展成为全市上下鲜明共识。2021年,创成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城市,位列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12位。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唐堃博士,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在与物理研究所导师胡勇胜一次聊天中,他感受到导师口中的溧阳是一座魔力之城,政策条件、资金扶持、产业基础、人文环境这些关键因素面面俱到,这对研发团队、创业公司和高层次人才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于是,唐堃义无反顾地选择来到在长三角地区储能技术领先的溧阳创新创业。
这十年,60余家知名绿色储能企业集聚溧阳,凭借着优质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成为溧阳服务长三角的重要途径。
溧阳轻度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张庆在没有景点景区服务配套的山口村,从“0”打造出一个年均入住率达7成的网红爆款民宿,还开发搭建了“溧阳茶舍”小程序,实现了民宿在线预订、景区导览, 提升了全市民宿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收益水平。
在策划乡村文旅及运营民宿的过程中,张庆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最普遍、最突出,也是最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人才匮乏。2021年,张庆团队推出乡遇沙龙系列活动,为乡村空间持有者和被困城市中的乡村梦想家搭建桥梁,助力乡村吸引并汇聚人才。
十年来,在溧阳出台的扶助政策及相关措施持续推动下,乡村休闲旅游吸引了一批外来大学生、青年创业团队扎根乡村,许多“张庆”为溧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迸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
高能级的平台载体,是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舞台。这十年,我市以“筑基垒台”推动“好戏连台”,创新动能不断加强,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东南大学科技研发大装置、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纷至沓来,更吸引了陈立泉、毛明院士等一批顶尖人才聚焦溧阳创新创业。一条产业集聚人才、平台吸引人才、基地培育人才的“大人才”融合之路正愈走愈宽。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平台助力人才加速奔跑。被溧阳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吸引而来的还有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凡。他带领团队在硫化物固态电池研究方向上取得进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大幅提升了电池的续航能力。短短几年时间,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科研团队,已申请了26项国家发明专利。“自由、探索、创新、创造”的科学精神融入溧阳这片热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之所以选择溧阳,正是看中我市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建设天目湖通用机场并围绕国家大飞机工程布局航空产业集群。
目前,南航重点打造的中国飞行人员健康监测与管理中心、智慧城市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公共服务、通用航空数字检测与适航认证中心、多等级多机型飞行和模拟训练中心4个产学研项目,都能够直接推动相关产业落地我市。
作为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城市,溧阳将持续打造放大“五大创新院所”“五大创新基地”、院士常驻工作站、溧阳科学院等平台优势,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
良好人才“生态圈”,是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所在。
溧阳人才工作让人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有情怀、有故事、有影响。
十年来,溧阳“懂得”也“舍得”,以丰厚、开放的政策“大礼包”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坚强后盾。实施人才引领战略,两轮“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拨付人才资助资金近2.55亿元,惠及各类人才近1.8万人次。2022年初,市委、市政府开展首届“天目湖英才榜”优秀人才表彰活动,共表彰各行各业优秀人才25人,发放奖励510万元,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当“乐业”遇上“安居”,招才引智才能驰而不息。十年来,为助力实现“广纳天下英才”的目标,我市从人才公寓建设这一“小切口”入手,持续努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做好引才聚才这篇“大文章”,用最大的诚意、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实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2021年以来,溧阳新开工人才公寓8547套,62.6万平方米,租金直接纳入“天目湖英才榜”结算管理。
此外,我市组建“市级专班+镇级专员”两级专职化人才工作者队伍、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招引、注册落地、实际运作、政策扶持全链条服务。
江苏省“双创人才”、常州赛密思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黄金锋为自己选择在溧阳创新创业成功而感到满意。他说,溧阳科研氛围浓厚,配套服务也非常贴心。创业之初,企业通过科创基金、人才贷款等获得800万元信用贷款,让整个团队如饮甘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这笔资金用于公司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引来活水。
十年回眸,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撼动人心;十年之变,溧阳厚积成势的“人才家底”浓墨重彩。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上升期的溧阳正以饱满的激情、充沛的热情,与奋斗期的人才,携手同行、大步向前,也必将继续演绎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动人故事,开辟出绿色现代化事业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