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武进区人社部门按照区委人才工作部署,紧扣武进区产业发展需求,打好“政策纳才、活动聚才、项目揽才、生态留才”组合拳,持续塑造人才服务生态圈,全力跑出人才工作加速度。1-7月引进各类人才12683人,其中学历人才8316人,技能人才436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01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02万人,就业技能培训5044人;支持大学生创业355人,引进“龙城英才”领军人才创业项目40个,11个省“双创”项目获市推荐。
内外协同,全链条聚智揽才。聚焦“两湖”创新区发展需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一致,打造招才引智“蓄水池”。一是政策能级全面提升。大力推进“人口集聚”“青春留武”计划,不断强化就业政策供给,会同兄弟部门发布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人才政策,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引才政策高地。深入落实“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以“非申即享”方式发放生活补贴1.3万人次,发放439万元。二是招才渠道全线畅通。打造“全天候、不打烊、零接触、高效率、实时性”的招聘求职新模式,举办“百校百企 助企聚才”网络双选会35场,帮助企业招收员工1.3万人;举办“青春留常 就在吾进”“企业招聘夜市”等系列线下引才招聘活动超过50场。三是引才活动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智汇武进”“技行武进”“创富武进”“龙城英才计划”长三角邀请赛等品牌活动,聚焦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数字城市等符合武进发展定位的产业领域,全方位推介武进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创业前景好的创业人才和项目。
育用并举,全周期聚能兴才。围绕人才“培强育活”目标,完善覆盖全面、资源共享、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育机制,推动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量质齐升。一是载体育才“展其长”。创新开展“博士后腾飞专项行动” ,全面覆盖从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博士后招收、项目申报、中介引荐、绩效考核的全部环节,为设站单位和博士后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市级以上博士后工作载体26家,在站博士后32人。二是项目育才“尽其用”。通过“网格化摸排,清单式管理、一对一答疑、全流程服务”方式,推进各级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工作。精心培育省“双创计划”创业类、高技能类人才,开展第十九批“龙城英才计划”项目评审,有力统筹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见习等计划,先后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859人,“龙城英才计划”创业类入选数和省“双创”推荐数均居全市第一。三是培训育才“激其能”。充分调动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累计50家企业被确定为自主评价试点企业,组织评价技能人才2713人。加快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完成绿色建筑分园、常州科教城分园建设工作,成立技能人才服务合作联盟,服务技能人才5.7万人次。
软硬齐抓,全方位聚力留才。坚持以“最优生态”引育“最强大脑”,切实营造“与武进共生长”的良好生态,让各类英才既有情怀加持,更有保障支持。一是“最贴身”政务服务。坚持“用户思维”,聚焦深化“畅通办”体系建设,打造人才政策“一码通”和热点问答,编制领军人才创业服务手册,推动“就业登记一件事”“工伤一件事”全流程一体化办理,发布11项“好办”“快办”服务事项,提升企业“一网通办”体验感,人社服务第三方调查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二是“最贴合”金融服务。拓展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合作渠道,试行“人才服务专员+银行+创投”的“1+1+1”走访服务新模式,继续发挥“人才贷”和科创人才基金支持作用,推动“项目池”联通“资金池”,帮助人才企业获得无抵押“人才贷”超过2800万元,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2750万元。三是“最贴心”生活服务。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能级,为人才提供安居宜居、便捷出行、医疗健康等优质服务,实现十大类30项服务“一卡通办”,举办各级各类人才交流活动57场,其中“情起元宵 缘定武进”青年人才交友活动、青年人才留武年夜饭、“端午文化”体验活动等广受人才好评。进一步优化就业驿站配套功能,打造就业推荐、技能培训、临时食宿、法律咨询、维权保障等一站式服务,3200余名外来人才在此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