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常州“四大清单”促“四链融合”,高新产业跑出“加速度”》作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60个典型案例之一被科技日报专题报道,并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今年以来,为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助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常州在去年全省推广“四大清单”典型案例基础上,推出升级版“科创服务‘优+’计划”,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促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一是实施领创护航“优沃”计划。完善政策速兑平台,推进政策直达快享,“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1-7兑付4717.39万元,惠及6.9万余人次。加强政策精准推送,汇编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73个,修订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清单并汇编政策实务100问。5227户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研发投入累计292.1亿元,同比增长38.5%;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108.4亿元,同比增长41.9%。建成创新企业“云路演中心”,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对接精准度、便捷度、认可度,“苏科贷”入库企业685家,51家企业完成放贷总额2.332亿元;常州国家高新区 “科创积分贷”线上服务平台提供服务产品20余项,为150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2亿元。建设提升一批集“创业孵化、公共服务、人才引育、商务办公、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制定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双招双引”实施办法,促进在谈项目201项、签约75项、注册52项。通过大数据挖掘和“云培训”服务手段,摸排拟申报高企超2000家,已申报省(潜在)独角兽企业45家,同比增长18%。
二是实施科创资源“优享”计划。举办2022创新常州公开课(第一讲),组建专业课程包,为企业创新发展解惑提优。制订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区一名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实践更加高效的投资、孵化和人才培育模式。优化项目组织方式,企业发榜的27项项目列入市“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企业申报的省级科技项目获立项公示89项,其中有7个类别项目立项数位列全省前三。建强重大创新平台,成立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并引进高端人才7名。推进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新组建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新建唯德康医疗等5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固高研究院、天目湖先进储能研究院和江南烯元石墨烯公司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申报省创新联合体备案试点。
三是实施新锐创客“优选”计划。通过“一赛”、“一营”、“一圈”联动协同支持新锐创客发展。“一赛”即创新创业大赛和专业赛,以赛促创,遴选挖掘一批高成长潜力的优质项目,109家团队、企业晋级常州“国际智造”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一、二、三等奖,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专项赛初赛31个入围项目中市外项目占48%。“一营”即“智造新势力”科创训练营,面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和“龙城英才”支持对象,提升企业家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力、对科技动态的感知力、对行业发展的把控力。新引进市级领军型创新人才39名,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63项(其中HJ类148名,占全省40%)、省双创计划项目52项。“一圈”即新锐创客生态圈,联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优质科创资源,为青年创客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创新资源共享、合作需求对接、配套服务支撑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青年创客在常创新创业的朋友圈、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