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时”与“势”,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作出建设“两湖”创新区的重大决策。让理想照进现实,惟有奋斗从不停歇,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聚焦“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常州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三集电视专题片《风起“两湖” 际会龙城》,看这个未来的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如何从纸上变为现实?
《风起“两湖” 际会龙城》
第二集:新产业 竞逐多赛道
8月2日19点45分
将在常州广电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敬请期待
没有一个词,比“未来”更令人神往。
进入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高端化。面对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之问,常州以“两湖”创新区的新产业探索与实践,作出回答。
01
在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一辆辆崭新的理想ONE快速下线。仅这一款车型,理想汽车至今已累计交付超19万辆。
李斌
理想汽车副总裁、常州基地总负责人
现在我们是双班生产,满负荷,今年的目标是比去年翻一番。新能源汽车发展会越来越快。
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加速到来,而理想汽车发展的种子在数年前便已埋下。从更长的时间段看,这与常州在新能源产业的早期布局大有关联。
一辆整车,涉及链条长、覆盖面广,无论是整车还是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在常州,都能找到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
王志坤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副总裁
几年以前,常州市委市政府布局这个产业,这是个非常前瞻性的判断。未来,新能源相关产业可以为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推动力。
李泓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务委员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
下一代固态电池、钠离子产业链和新一代制造技术,正在全面布局。常州在全国范围有着非常强的优势,我们有龙头企业,以及相当完备的供应链。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前瞻未来,抢抓风口,让常州站在了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的舞台中央。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可谓百舸争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重构着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开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实融合”浪潮初起,常州再一次先人一步。
市民蔡婧家住西太湖,在常州科教城上班,遍布“两湖”创新区的充电桩,是促使她将代步工具由燃油车换代为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我开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充电桩,都是常州‘智造’,现在充电非常方便,从社区、商场,到园区……充电场站覆盖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圈,我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进行售卖。”
一个小小的充电终端,一头链接能源,一头链接交通,横跨三个万亿级市场,这也是常州的独角兽企业——星星充电正在深耕的未来赛道。
邵丹薇
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电动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这个智能不仅仅是智能驾驶,它还包含了能源服务,我们将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最好的场景利用起来。
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致力于智慧电力的苏文电能,在储能和充电桩领域提供一站式电能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比特”和“瓦特”之间的壁垒,实现效能最大化。
在金坛,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现在这里的月装机量已经超过1.8GWh,为包括理想新车型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最强动力”。每辆汽车的电池包由几十到几百个电芯组成,围绕它们的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是目前全球新能源竞争的核心领域。
“续航里程”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痛点之一。以中创新航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通过原创性的底层技术创新,助力常州成为全球电池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为交通电动化和能源体系变革提供技术赋能。目前,中创新航研发的系列产品,通过电池结构创新大幅提升成组效率,续航里程最高可达到1000公里。
王小强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有句话叫“中国动力电池看江苏,江苏动力电池看常州”,常州市委市政府极具眼光,未来,这个产业在车载和储能方面,都是两个万亿级市场。常州依托“两湖”创新区,我相信,未来五年产业链体系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02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放眼望去,新一轮创新浪潮与新工业革命深度交互,未来产业已初现端倪。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引领现有产业实现全新的发展。
在武进区,机器人产业正快速完成从传统工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的渗透。这里集聚了70余家机器人产业企业,形成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武进造”。
位于“两湖”核心区的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是常州培育的又一个“新赛手”。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针对干细胞的研究实验。干细胞治疗,利用人体干细胞的分化和修复原理,通过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从而治疗多种疾病。类似这样的前沿技术研究,已通过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资助的5个院士级项目全面展开,而这,仅仅是研究院落户“两湖”地区两年来最新进展之一。
细胞与基因、合成生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发展细胞治疗产业是倒逼常州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弯道超越的关键点。据估算,在研究院引领下,2025年,常州细胞治疗产业可达250亿元产值。
全国政协副主席 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何维
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引领带动问题,解决满足人民生命健康一些瓶颈问题的突破,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是全新的尝试。
竞逐产业赛道,改变城市未来。“两湖”区域承载着常州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的使命和责任。
聚焦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在“两湖”创新区148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特别是5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一个个优质项目正推动未来产业加速落子、拔节成长。
在总投资2500亿元的118个“两湖”创新区近期建设项目清单中,创新中轴项目有22个,产业中轴项目更是超过半数,达到64个。
未来产业群的群像图正不断清晰
金坛 充分发挥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优势,竞逐“五新产业”“五型经济”。
武进 坚持放大“智造”优势,加快培育高端装备、智电汽车,2个千亿级地标产业。
钟楼 优先发展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算法等关键部件和技术,瞄准智能终端等行业企业开启发展新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国荣
常州的工业基础很好,创新就是解决问题,科研一定要跟产业相结合。
03
用未来定义现在,用现在成就未来。“两湖”地区正成为常州创新土壤最突出、最有条件培育产业新赛道的区域。
一方面,星星充电、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独角兽企业风生水起,大大小小的创新主体各自高频跳跃;另一方面,这里集聚了常州科教城、武进国家高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等高浓度创新载体,实现与上海、南京、杭州科创大走廊快速直联。
常州科教城
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天诞生1家高科技公司、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作为常州最大的创新之核,这里瞄准东部“科创走廊”,打造融入全国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窗口。
中以常州创新园
从现代农业到生命科学,从智能制造到新材料,创新国度与智造名城在这里心手相连。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
已累计引进德语区企业50家,总投资超20亿欧元,正着力打造对德创新新高地,中德全面交流新样板。
史前进
凯斯宝玛大中华区总经理
亚太区销售及市场总监
五年前,我们在金坛成立了新公司,金坛是个美丽的地方,这是我们理想的选择。筹建金坛工厂,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
华罗庚创新中心
到2025年将建成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0家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0家高水平双创载体,推动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升级为产业创新平台。
李磊
常州市科技局局长
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提高创新的“高度”,集聚优质的创新主体,加快创新的“速度”,构建高效能的创新生态,增强创新的“浓度”。
地处沪宁南线和常杭两大创新走廊的十字交汇点上,“两湖”创新区正深度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太湖湾科创带发展,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
洪银兴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
“两湖”创新区的选择,应该说是正确的,常州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新的增长点。当我们建设“两湖”创新区的时候,核心就是要打造类似于常州科教城这样一个科教资源的集中带,能够使更多的大学、研究院进入。
追逐未来的路,每天都在启程。
以最优质的环境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资源,在充满希望的“两湖”地区,创新中轴的核心承载地,产业中轴的成长驱动极正加速形成。创新之翼轻轻扇动,产业动能恒久激荡。
常州正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