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柳鑫 孙嘉隆 魏庆玲 过国忠
7月24日,记者从江苏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了解到,这家成立仅3年的科技型企业,在当地政府部门“保驾护航”下,突破了一批光伏材料关键技术难题,正在成长为新能源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我们最新研发的超薄封装光伏玻璃,目前已拿到74亿订单。今年预计销售收入可过亿,到明年可达到30亿元。这里面既有省市两级科技专项支持,又离不开市科技局全程的创新服务。”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汉说。
2021年,常州紧密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科技系统聚焦企业创新“急难愁盼”,建立完善政策、问题、共享、减负“四大清单”,在政策落实落地、破解痛点堵点障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发力,有效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助推企业新一轮创新创业。
鼓励企业创新,精准推送“政策清单”
进入“十四五”,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实施“532”发展战略。去年,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30条”和“鼓励创新政策20条”。
市科技局结合“学党史办实事”教育,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力,全力打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急需的研发投入、研发人才及其贡献奖励。
为精准梳理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清单,市科技局在重点梳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按照科技税收优惠、科学技术奖、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人才计划、资助奖励等五大类别,汇编形成《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摘要》106条政策清单。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市科技局与市大数据局合作,开发创新政策速兑平台,方便企业与个人“兑现一网办、政策一键查”,先后举办21场次创新政策解读会。2021年,全市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108.4亿元,同比增长41.9%。
解企业之所“急”,建立对标对表“问题清单”
去年来,常州科技系统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大走访,问需于基层、问计于企业,针对问题找对策。
为补齐高企培育短板,围绕“十四五”目标,在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中,对照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8大类,排出33个问题清单,针对性开展一对一“门诊辅导”。2021年,高企申报通过率位列全省第一。
为引导企业规范研发,通过深入企业走访与专家现场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出技术、管理、财务三大类46条问题清单,与税务部门联动修订《企业研发费力口计扣除优惠政策辅导手册》,开展国家科技减免税新政宣讲。
针对高端人才引育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化手段,广泛征集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高端创新人才需求,抢抓海外人才加速回归“窗口期”,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
解企业之所“愁”,推出开放资源“共享清单”
常州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愁检测设备、愁中介服务”,通过创新券和绩效评价手段,既支持科技公共资源平台开放共享,又支持科技服务机构规范提升,让创新资源既“有得用”,又“用得好”。
常州通过集成“仪器设备共享清单”,建设科研设备“云地图”,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最大限度向社会开放使用;修订市科技服务机构备案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每两年滚动开展绩效评价并分类发布科技服务机构“绩优十强”清单;将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情况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创新平台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把孵育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作为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评价、资金奖补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市大型科研仪器、检验检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成员单位达到399家,入网仪器3629台套。
在解企业之所“盼”上,常州还创新变革“减负清单”,重点聚焦企业“盼减负、盼放权、盼提速”,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行政许可服务等方面创新求变,力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费用”。
去年来,全市实施37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今年1-6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93.6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1.3%。
“目前,我们围绕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正在‘四大清单’基础上,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科创基金,再到人才培育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升级版——‘科创服务优+’计划,旨在开放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资源配置使用效能,助力企业加速创新人才引育,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