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两湖”创新区最鲜明的特质。在“两湖”创新区建设推进大会上,区委书记陆秋明强调,要坚持科创为魂,引育更优质量的创新平台,建设更高能级的创新园区,集聚更具潜能的创新人才,塑造最鲜明的两湖特质。
围绕“两湖”创新区建设,我区全面打响华罗庚科创品牌,微笑园区、微笑平台、微笑企业全面起势,创新平台、产业中心星罗棋布。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7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
科技创新是一家企业、一个产业发展的最强引擎,自常州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我区紧紧围绕“五新产业”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工作,构建“1+X+N”产业科创体系,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户,省级华罗庚高新区获批,华罗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2家。
目前,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35%,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载体17家,总面积达46.67万平方米,人才创新创业氛围愈发浓厚。目前,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已集聚德语区企业40余家,总投资额超10亿欧元。
深化创新政策系统集成,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更强赋能主导产业跃升,推动“两湖”创新区建设,未来,我区将聚焦以下重点:
——探索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自贸联创区建设,努力扩大中日、中韩等国际合作新版图,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开启科教名城建设新征程;
——聚焦“五型经济”发展,围绕“微笑曲线”两端,加快集聚更多国内外头部企业,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重点支持中创新航、东方日升、信维通信等企业迈上百亿台阶;
——围绕“五新产业”发展壮大,全力培育科技型、效益型、规模型、龙头型企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实现千亿突破;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金昇、晨风等企业加快数智转型,持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超前布局氢能与储能、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努力培育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
从引育更优质量的创新平台到建设更高能级的创新园区,我区持续实施新时代“金沙英才计划”人才引育新政和“金礼遇·才无忧”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去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新增1.02万人,达到14.46万人,增长率达7.28%,实现了有史以来新的增长高峰。高层次人才总量也达到6203人,占人才资源总量的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