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日前在南京召开,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一线工人陆堰龙和吴波,作为懂技术、会创新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登上了领奖台。
“产改,成就了一批懂技术会创新的领军人才。”常州经开区总工会主席赵盟说。
作为职工数超过17万人的制造业强区,自2020年以来,常州经开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产业工人培育深度融合模式。截至目前,建成各层级、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结构的“产改”试点体系,培育出7家市级试点单位、15家区级试点单位,15家镇街道试点单位以及2个特色产业园。
如何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日前召开的新时代常州经开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再次聚焦这一问题。
借助联席会议这一契机,常州经开区总工会、社会保障局、社会事业局、工商联等部门出台方案和政策,使新时代产业工人关心的工作待遇、职业病防治、保障房租赁、法律援助等现实难题都有所突破。
为打破产业工人成长晋升“天花板”,常州经开区通过全链赋能、广搭平台,完善技能提升和激励评价机制,多元化助力产业工人成长。仅去年,经开区就开展产业工人培训200余期,惠及职工9000多人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育11家企业签订了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开展“经开先锋”、电焊工、砌筑等职工技能大赛8场,近千名职工参加。
企业也结合各自实际,落地了一批创新性举措:中天钢铁集团的“151工作法”被评为全省“党建带工建”典型案例;天启控股实施分红股激励;博瑞电力创建“金点子创新工作室”;新华昌集团制定《技术创新制度及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一企一特色”的产改先锋如春潮涌动。
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助推产改含金量不断提升。常州经开区启动实施工业智造“8843”计划,积极推进产业集群产改试点工作。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460亿元,增长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总数达295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完成企业股改16家;常州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建成投运,吸引60多家科创团队入驻。
6月15日下午,常州经开区总工会组织41家产改试点园区以及相关单位,举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据悉,今年常州经开区将产改由“试点探路”推进到“区域展开”,力争再培育省级试点企业1家、市级试点企业3家、区级试点企业15家,推动产改向轨道交通产业园、横林科创中心等特色产业园拓展,构建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产改工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