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常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亮出年度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苏南,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000亿元台阶,位列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位、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次获得“长安杯”的设区市……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细数常州发展之“势”:乘着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破竹之势、磅礴之势、如虹气势!陈金虎表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把蓝图变为现实,把定位干成地位,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
科技自立自强,常州之新
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时,把中以常州创新园作为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瞄准争当“中以创新合作领航者”目标,常州加快推进创新加速跑。中以合作的基础是创新,在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见证下,森以创业投资中心、以色列中国商会、罗腾博格集成系统公司等项目云签约。
中以常州创新园在全国中以合作领域内保持合作机制领先、合作模式领先、合作成果领先“三个领先”,已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55家,并建成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常州大学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揭榜任务承担单位。
平台创新“一子落”,产业发展“满盘活”。每天创立1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已成为创新创业“生态池”。这片占地仅5平方公里的区域,孵化培育了38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产业创新能力是常州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招。
从一个诺奖成果到一个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常州市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首个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获批科技部科技服务行业试点单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汇聚40多个团队、160多家企业。
“从跟跑到领跑,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石墨烯为何物之时,常州勇闯创新无人区,探索石墨烯产业化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常州路径。”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誉院长冯冠平说。
站上全球创新起跑线,以创新“一号政策”引领“一号工程”,常州成功跻身“科创先锋城市”。近日,《常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新鲜出炉。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表示,全面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社会创新能力,让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常州将实施创新园区提升、开放创新合作、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双创人才集聚、创新生态优化等系统工程,让更多独角兽、瞪羚企业在创新雨林加速奔跑。
发展能级跃升,常州之势
常州有着天然的“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牵动着沪苏浙皖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更有着“左右逢源”的都市圈传动效应,对于全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具有战略意义。12月23日,省交通运输厅与常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打造城市群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示范、现代智慧交通运输发展示范和运输结构调整示范,为全省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
未来五年,常州以交通建设为先行,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铁路、镇宣铁路、盐宜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等工程,形成“三纵四横”高铁网。全力打造“高速中环”,形成“三环19射”高速公路网。推进轨道加速成网,构建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
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常州冲破发展天花板,不仅满足一城一域生产生活之所需,服务辐射更多城市、更大地区之所需,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扛起担当。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晓松告诉记者,在溧阳生产的电池当天即可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装配工厂完成组装,实现一体化版图下的产业牵手。
走进总投资100亿元的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亚洲一号”智慧物流中心、区域结算中心和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抢抓枢纽经济,一批投资多元、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正在形成,目前常州有12家省重点物流基地,凸显距离最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物流优势,向供应链、区块链物流升级。
大江大河,湖湾入海,江河湖海共一色。记者注意到,常州正围绕跨江融合、大运河、创新湖湾打造城市未来空间。
大江流日夜,锚定“跨江融合桥头堡”定位,常州高铁新城加快能源互联网运营中心、星耀城、马拉松赛道等项目建设。国际人才广场是集国际人才公寓、国际科创中心、国际特色街区为一体的综合空间,为打造常州跨江融合桥头堡提供多维服务。
近观长三角,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引领着科、产、城、人发展的风向标。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复同意常州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项目。
从流域可持续,迈向创新湖湾。常州以“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的定位打造“两湖”创新区。结合生态修复、片区开发、交通枢纽建设、高品质功能布局、沿湖风光带打造,聚焦国际高教合作、科技创新、智慧低碳等核心功能,重点打造滆湖科学城、国际科创中心两大创新引擎,培育龙城实验室为主体的10个高端科技创新产业平台、若干个未来工坊孵化器,加快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建设,精心打造“经得住远眺、耐得住细看”的最美湖湾。
擦亮看家本领,常州之实
创新是发展之核,人才是发展之要,产业是发展之基,三大高地建设擂响了现代化铿锵鼓点。
乘势而上立潮头,常州恒立液压继续投资扩产,投资15亿元建设高性能电动缸及核心零部件项目。近年来,恒立接连投资重大项目11个,建成全球最大规模油缸厂,成为中国液压行业标杆企业,同时吸引柳工、玉柴等7个上下游项目落户,总投资超100亿元。
擦亮看家本领,常州拥有“隐形冠军”企业200多家,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上市公司达81家。常州坚持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迭代升级,增强全产业链把控力和竞争力,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成为我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新增重大项目入库项目111个,其中时代上汽动力电池、中航高性能锂电池等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4个。
抢占数字经济赛道,常州一手建设工业互联网,一手打造能源互联网,3600多家企业“触网上云”,星级上云企业位列全省第三。大力推动“机器换人”“数据换脑”,常州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提升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常州)云计算中心等平台能级,打造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标杆城市。
创新生态聚焦以色列,智能制造对标德国,常州正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城市。12月21日,以“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为主题的“对话德国”活动在常州举行,十多个产业、双元制合作项目签约。常州建设了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等园区,西门子、博世、朗盛等230家德资企业落户常州,7家德国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12个项目。德国成为常州在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2021年,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获批江苏自贸试验联动创新发展区,已集聚德资企业40家,总投资超9亿欧元。
点“实”成金,让智造名城与金融资本“双向赋能”。今年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汇聚12家国内一流股权投资机构,签约项目总金额超200亿元,构建“基金+项目+园区”的资本招商模式。“十四五”期间,常州将设立400亿元科创资金,注入2000亿元金融活水,“常州龙城科创发展基金”“常州天使引导基金”全面启动,打造龙城金谷基金产业集群,构建标准、完善、高效的基金营商服务体系。龙城金谷已集聚各类机构489家,累计资本规模554.77亿元。
让更多“千里马”奔腾,常州之才
人才争夺战,城市竞争的“下半场”。今年以来,常州频频出招,“圈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才:“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系统上线;人才公寓投入运营并上线申请云平台……打造发展平台,集聚顶尖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常州竞相奔腾。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创客空间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3年免费入住,青年驿站3个月免租,为年轻人来常州创业打造一个温暖的家;推行更大力度、更为精准、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对创新创业的团队,实打实掏出真金白银,最高给予1亿元的重奖。走进龙虎塘街道,5万平方米的“拾壹梧桐”人才社区时尚大气,公寓成立了联合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加持人才服务,推出“融入、安居、乐业、乐趣、乐助”5大类“红色”服务,树立青年友好型人才社区标杆,助力人才心无旁骛创新创业。
从一根碳纤维,到一个上市公司。12月22日,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项目奠基,“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把碳纤维打造成江苏乃至中国的“名片”,提升国产碳纤维在高端领域的自主保障能力。中简科技董事长杨永岗的创业故事,诠释了常州“懂得、舍得、等得”的创新定力。正是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慧眼识才,才能让人才创业无扰、创新无忧、创造无憾。
近年来,常州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累计引进2000多名领军型人才;培育省双创团队15个;培育国家级人才计划21人;创办了1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果来常转化。深入推进国家职教高地和产教融合“双试点”建设,省“双创”人才数量位列全省前列,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8年全省第一。
把创新当生命,抓创新像拼命,视创新如使命,常州四套班子领导化身城市招才官,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以非常之力广纳四方英才,计划未来五年引进各类人才50万人以上。
今年,国家发改委将常州列入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常州提供的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9种典型做法将在全国推广。全力当好贴心服务的“店小二”,常州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放大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效应,在人才不需要的时候“隐身幕后”,在人才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全力打造“常爱人才、州到服务”品牌。
记者手记
谋势取实再出发
物体在运动中提高速度,获得更多能量,如水滴石穿,是为势。
区域在发展中抓住机遇,借力战略机遇,释放更大动能,亦为势。
“势”标示着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势”的把握,“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明确指出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多次强调要学会“顺势而为、应势而变”。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常州正站在时代高度,用战略眼光把握时与势,科学识势、系统谋势、扎实蓄势、全面起势、合力成势,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
从产业赛道看,常州优势产业基础扎实、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产业振兴之势进一步凸显;从发展空间看,“两湖”创新区未来可期、高铁新城加快建设、老城厢复兴发展,城市承载力、辐射力日益增强,服务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从区位优势看,长三角最重要的东西横轴和南北纵轴在常州交汇,发展天花板逐步突破,质变之势进一步凸显;从城市精气神看,广大干部群众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空前激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政通人和之势进一步凸显。
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面对一场外省关联病例疫情,常州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交出了一份体现“常州力量”的抗疫答卷。应急处置“快”,防控举措“准”。这是与时间竞速、与病毒赛跑的江苏效率。向数据要“画像”,向计算要“方案”,准确找出防疫风险、产业需求。工作落实“严”,社会运转“稳”,同心战疫“暖”……点滴微光汇聚璀璨星河,一座城因为志愿大爱而温暖。
可以说,这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可贵的“势”。
一个城市的发展,紧要之处往往只有几步。
谋势取实!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常州已排出了296个重点项目清单,采用清单+专班工作法挂图作战。
乘势而上!常州正把诸多优势转化为“十四五”跨越发展的“如虹气势”,齐头并进的“破竹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