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2021年江苏共登记技术合同82555项,成交金额3013.56亿元,位列全国省市第三。2021年,常州市共登记技术合同3201项,成交金额202.15亿元,同比增幅40.2%,位列全省第五。
常州市生产力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积极促进常州地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开展。2021年,中心登记合同1668项,占全市52%,同比增长29%;成交额103.94亿元,占全市51%,同比增长约10%。
为全面推进技术合同登记专项工作,2021年初,中心主任周欣牵头,专题讨论分析,明确建设市到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提升科技服务机构专项能力;面向龙头企业与研发平台,“点对点,面对面”帮助理解和把握;放宽视野,进行多部门协同,掌握更多“源头”,能进则进,实现量质并举。中心全年围绕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强化培训辅导。围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法规专题,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转移奖补政策、技术合同法律法规、常见问题案例分析等,全面开展常州区域企事业单位、自然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与咨询辅导工作,累计培训、问诊12场次,累计培训400人次;新冠疫情影响阶段,中心不便组织线下培训答疑,专门录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相关政策法规》视频,编制简明手册,及时推送需求单位。
二是完善工作体系。与辖区科技局分管副局长、业务科室责任人,确定业务专员;协调各区召集乡镇、街道科技助理,阶段化召开技术合同登记推进会,沟通进度情况,面对面商议问题;加强与行业协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的合作,形成了技术合同登记的推广服务网络。
三是严把审核标准。全面严格认定审核要求,认真把控技术合同登记质量,提高效率,按季度自查、抽查,严格把控认定审核标准,针对抽查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正,降低审核差错率;建立“江苏省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工作人员档案”,确保专人监督、专人负责。
四是聚焦重点企业。以区为单位,筛选出高新技术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走访,了解动态,掌握症结,答疑解惑,将更多合同纳入到技术合同序列中来。同时,关注业务办理量多企业的专员能力提升,编制简明辅导手册,提供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推送。
2022年,中心将一如既往,有序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深入各区分析情况与专项指导,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助力提高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质量,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高质量推动我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稳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