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竞争也取决于环境。栽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
“团队的在孵项目‘便携式智能驱蚊器’样本已快递到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的实验室和天使用户,期待对方的反馈。”2月21日上午,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周舒怡召集了团队6位小伙伴,进行项目例会。
周舒怡是东华大学的研二学生,依托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活动来到常州。“我已经在武进快1年了,整个团队都很喜欢这里的创业氛围。”周舒怡说,中以园内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相关部门给予全方位创业支持,这些都让创业变得更容易。
“高”处着眼抓引进
机器人产业是武进“95X”产业体系中全力打造的“产业名片”之一,如何在“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吸引、培育更多高层次的专业对口人才,是一道重要课题。
2014年,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专家李泽湘教授在我区领衔创办XbotPark科创训练营,携手芯片、零部件、技术模块提供商,梳理头部供应链资源,总结从设计到智造的流程体系,联合国内外顶级风投,打造出了一系列“产品定义+硬件创业”培训体系。
目前,XbotPark已孵化60多家企业,产品涵盖智能家居、宠物、智能运动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一批包括设计、零部件、模具、机加工、电子制造等在内的优质供应链资源。
2021年,XbotPark科创训练营春季营在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举办。“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硬科技探索闯关。”活动组织方、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王豫平介绍,训练营报名人数超过300人,覆盖全国70多所高校。经过3轮面试,择优选择32人入营。
周舒怡的学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王子健也是科创营的一员。今年春节前,他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团队开发的一款智能化妆镜获得了XbotPark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的杰出项目奖。“‘武进’在我心中‘种草’了,毕业后,我想留在武进发展,继续研究。”王子健说。
“实”字为要抓培育
据悉,XbotPark科创训练营全程免费,且不以结营为终点。“优秀团队和项目如果想创业,我们可以提供早期启动资金,配套快速孵化流程,并整合本地的制造业资源,在供应链、产品打样等方面提供帮助,后期还会帮助对接。”王豫平把这称为在项目招引上先行一步——往“种子期”探索,通过做优硬件配套、降低年轻人创业成本,增强他们对园区的黏性,提高创新创业转化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以常州创新园还为优秀人才准备了“从实验室到市场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早在2018年,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就与常州大学、常州市政府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聚焦培养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人才,2021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通知书,由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常州大学作为共同实施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中以科创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入选。
“厚”植土壤抓保障
龙城聚英才,创新势正酣。“在所有发展资源中,人才是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资源。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人才说了算。我们将坚持‘外来引进’和‘本土培育’双轨并进,既重视精准引进优秀人才,也要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构筑人才资源竞争的根本优势。”区委副书记、区长恽淇丞在调研机器人产业链时强调,紧扣武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必需的人才,武进正深化探索园区“搭台”、人才“唱戏”的人才引育新模式,通过高层次人才的亲身实践,把“要我来”变成“我要来”,真正实现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真正把武进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首选沃土”。
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非武不栖进无止境”武进人才周活动,迭代升级“武进英才计划”,推出更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在创业启动、创新研发、载体空间使用、投融资对接等环节及时助力,以政策红利筑就人才高地。同时,立足高层次人才需求,提供更有温度的人才服务,加大人才公寓建设、供给力度,提供人才落户、家人就业、子女上学等“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人才尊崇度,着力打造“与武进共生长”的良好氛围,人才发展的丰沃土壤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