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匡立春,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杜吉洲,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共同为创新联合体揭牌。范维澄、苏义脑、袁士义、吴锋、孙金声、徐春明、李宁、任其龙等两院院士,中国石油下属相关科研院所以及常州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共同为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建言献策。
新时期,围绕如何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常州大学经过多轮次深入对接、交流和研讨,决定成立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是一种全新的攻关组织模式,企校双方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将一体化参研、一体化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校企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强化‘从0到1’的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焦方正表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油气创新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此次成立创新联合体为契机,双方将共同打造具有行业引导力和学术创造力的创新联合体,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闯“无人区”,加快校企协同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为解决石油行业重大技术瓶颈而不遗余力。作为一所具有石油石化行业特色优势的高等院校,常州大学长期以来突出自主创新,坚持石油石化特色,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通过数十年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在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校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高校前70位;授权发明专利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高校前50位;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
陈群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学校将以创新联合体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科研和人才优势,以完善创新机制为重点,以整合创新要素为主线,以首批合作项目为抓手,力争将创新联合体打造成新时期的科技创新范式,形成一批高质量可转化的世界一流科研成果,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支撑引领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致胜法宝。
据了解,创新联合体由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牵头组织、常州大学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作为企校强强联合、长期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稳定支持的非独立法人创新组织,创新联合体设有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联合体办公室等相关机构,实行联合建设、联合管理、高效运行,推进长期科技合作。“创新联合体是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实践、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举措、深化企校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深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围绕原创性理论问题及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突出基础研究的前沿引领性、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应用示范性、突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点标志性,为中国石油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常州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顶天立地的原动力。”蒋军成说。
创新联合体将采用实体化运行,遵循“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的原则,重点瞄准中国石油增储上产、炼化转型升级、安全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围绕原创性理论问题及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难题开展联合攻关。
与会期间,专家、学者就第一批科技合作项目进行开题设计论证。记者了解到,第一批合作项目共有四项,分别是稠油开采、智慧钻井、油气储运和化学品绿色生产。“我们的稠油开采项目主要是利用多元热流体来进行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稠油热采。”据项目负责人何岩峰介绍,项目组共有70余人,包括常大师生和中国石油的科技人员,团队现已有一些研究进展,“目前,利用我们的技术,蒸汽发生器的排量已经上升了10倍多,开采效果大为改善,对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