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的“创新之核”,坐落于武进地域范围内的常州科教城,汇聚了“最强大脑”。这片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天诞生1家高科技公司、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平均每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0项,合同金额超2.5亿元。
丰厚的科教资源,犹如一轮明月,挂在眼前。
如何让眼前的“月亮”更亮些?
今年2月,武进区启动“科技创新燎原计划”,出台《关于推进武进区科技创新能级跃升的实施意见(2021—2023)》明确:加强区域联动创新合作,以推进东部“科创走廊”建设为契机,全面对接科教城,充分发挥“创新之核”作用,建立信息共享、项目共育的融合发展机制。
“最强大脑”们正力促“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近水楼台先得月
修好产学研“必修课”
“近水楼台先得月。科教城内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总数超40家,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创新宝藏。”在区科技局副局长欧毅华看来,产学研是挖掘放大创新资源“溢出效应”的“必修课”。
不久前,区科技局组织18家企业走进科教城,围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主题,进行实地考察和专场产学研对接。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等8家科研院所,推介了各自的创新成果。
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炘介绍:“我们主要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以成果转化为核心任务,与武进‘争当智造名城主引擎’的定位非常契合。”据了解,该研究院目前已引进中科院30多个研究院所来常设立分支机构,共建40个所企联合研发中心,孵化高科技公司近70家,承担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近千项。
创新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2017年,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等投资创建的江苏中科云控智能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智能院这张‘高含金量’的名片,能增强客户的信任感。更重要的是,能参与企业技术路径的规划和决策研讨,避免研发过程中走弯路。”中科云控董事长章明说。
作为压铸机电馈伺服节能和空压站智慧节能EMC项目、柔性去毛刺智能PCM项目的总集成商,中科云控拥有专利130多项,主要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服务于全国压铸行业的前50强企业。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常州考察,与12位企业家“站谈”,章明正是其中之一。“总理的到来对我们鼓舞很大,今年将继续与研究院开展合作,研发投入不低于800万元,用于‘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开发。”章明说。
当好创新团队“创业保姆”
“前沿哨所”服务成果转化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里,陈列有近年来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各类代表性产品。该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材料等方面拥有大量科技成果。截至目前,已与50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合同科研300余项,合作经费2亿元。
2013年,研究院引进武德珍教授团队,在科研场地和人员方面给予了先期支持。“我们还帮助联系武进区各级政府部门,在资金、厂房等方面争取了很多优惠,最终武德珍团队创办先诺新材,落户西太湖。”研究院科技办公室主任李云说。
目前,先诺新材的核心产品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已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防弹领域。去年企业实现销售2000万元,今年计划新上一条智能化生产线,预计销售实现翻番。
“术业有专攻。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较难独立完成核心技术的攻关,科研院所作为‘前沿哨所’,在技术攻关方面更具实力和优势。”江苏先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恩林告诉记者,企业成立后,主要依托研究院提供的基础研究数据进行工业应用开发。不仅如此,企业每年还引进2~3名北化大的优秀博士、硕士,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我区重点培育的六大新型支撑产业之一。为此,北化大常州研究院正抢抓机遇,帮助更多创新人才落户创业。“我们希望更多依托政府搭建的产学研平台,寻找与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李云说。
从“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
“借脑引智”跑出发展“加速度”
能量,源于潜能。作为中国工业百强区之一,武进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100家,“借脑引智”是企业挖掘潜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共同选择。
下午,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袁浩来到江苏汤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围绕正在研发的枪盖理盖机,与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
成立于1998年的汤姆智能装备,是一家老牌智能包装设备企业。公司技术部部长马杰介绍,2018年至今,企业与江苏大学开展了“高速全自动开装封一体机研发”等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合作经费超120万元,“通过近地服务的产学研,可以将‘远在天边’的技术研究更快转化为‘近在眼前’的生产成果。”
2020年,江苏大学研究生工作站落户汤姆智能装备。学校长期派驻相关人才,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升级老产品,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邱光宇透露,武进作为智能装备集聚地,是研究院重点合作区域,“合作的武进企业占全部合作企业的60%以上,教授们纷纷走进企业当‘外脑’。”
为充分承接科教城作为全市“创新之核”在学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溢出资源,辐射武进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区专设“科教城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总额3000万元/年,用于支持科教城内重大研发平台、重点产学研合作平台、重点高科技企业和高端科技人才引育、重大项目孵化、产业引导基金等。
来自“家门口”科研院所的“创新力”,正在越来越多转化为“生产力”。“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科教城科研院所的互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同时,深度开展各种规模和层次的产学研活动,促进更多成果到武进落地转化。”欧毅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