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常州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铁腕出击”,淘汰落后产能,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1年常州定下培育绿色工厂20家的目标,一场有关绿色的“革命”正在展开。
研发“绿色工艺” 节能技改出效益
在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机械手正在加工拳头产品——油缸活塞杆。作为加工核心的电镀环节,过去企业一直都采用的是“风冷整流器”导电。今年企业投入上百万元对传统设备更新换代,15台整流器如今在导电过程中直接采用水冷方式进行降温,预计全年将节省100万度电。“电能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从前大概在83%,现在的话能提高到93%。”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一部经理王兆波说。
(企业上新的“水冷”整流器)
除此以外,企业还将活塞杆生产中的切割工艺“提档升级”,使机器切去原材料的厚度由原来的10毫米降低为5毫米,预计将节约原材料221吨,节省成本约76万元。
(融入新工艺的机械手正在切割钢材)
作为2020年常州市绿色工厂,近年来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入上亿元,从车间照明、精益化生产、污水处理及回用等5大方面进行节能技改,节约成本约2000万元。2019年到2020年,在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产能提升了近50%,同时企业还建有覆盖整个厂区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一网监控各种能源介质和重点耗能设备的情况。“当发现关键耗能设备运行情况异常时,我们还能远程操控,做到科学决策。”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国享表示。
(企业上线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两山”理念为引领 重点行业持续发力
在能源消耗结构中,钢铁行业的煤炭和焦炭占比高达92%,是碳排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炼钢一直都是行业热门话题。
位于常州的中天钢铁集团是第二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在探索低碳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的路途上,一路披荆斩棘。日前,企业与上海大学合作完成的“特殊钢线材在线组织调控与高品质基础用钢的技术开发集成”项目,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运用这项轧钢工艺后,当产线产品性能无法达到使用要求时,不再需要离线热处理,而是直接在轧制过程中进行相应调整就能解决问题,使每吨特钢的生产成本节省了800元,使用性能提升了近30%。“按照传统方式,钢材加工中出现问题时需要下线改进,多一道流程也就意味着多了产生废水、二氧化硫等排放物的可能性,这项技术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天钢铁集团特钢公司总经理王郢说。
(采用新轧钢工艺的钢铁产线)
(工人在控制室远程操控轧钢产线)
为达到“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的要求,多措并举提升钢材品质是关键。近年来,中天钢铁集团累计投入超150亿元,先后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料场全封闭改造、千吨级电动运输船投运等120多项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工程,形成蒸汽、煤气、固废、工业用水四大循环经济系统。“我们还在南通打造了中天钢铁绿色精品钢基地,做到废水、废气 固废物零排放,下一步要在常州本部也进行洁净生产。”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副总裁高一平说。
加快工业增量培育 产业底色更“高”更“绿”
持续抢抓机遇,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从2016年至今,常州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3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市级绿色工厂35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奖励各类绿色制造示范单位39家,累计投入资金960万元。同时,常州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守沿岸1公里红线,推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2020年,常州共完成签约关停沿江化工企业45家,安全拆除25家,连片复绿2000亩,聚焦高端绿色新材料和新医药两个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东方碳谷”产业地标和“创新药谷”产业名片。
(布局“创新药谷”产业名片)
聚焦绿色安全,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2021年,常州将明确强化能耗强度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确保完成年度能耗强度目标任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化工生产企业整治、转型提升力度,2021年预计将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40家以上,同时指导化工园区(集中区)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努力打造产品关联度高、产业集聚度高、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样板园区。“十四五”期间,预计“东方碳谷”产业地标和“创新药谷”两大产业产值将分别突破500亿和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