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这是记者连日来在采访一批标志性企业后的深切感受。
这批企业,是获得最近三届中国工业大奖的企业。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至今共评选六届。该奖被授予“代表我国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企业和项目。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蓬勃兴起,最近三届获奖企业是其中的标志性企业。
今天起,本报就此推出系列报道《三大变革,冲向制造业“最高水平”》。
“‘创团’的目标,是要培养100个高纪凡。一个高纪凡不行,100个高纪凡出来,企业自然就行了。”高纪凡说。
高纪凡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发现,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中天钢铁集团等企业的赞同。
科技创新:企业动力变革的引擎
在光伏电池领域,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22次创造世界纪录。最新一次世界纪录,是记者9月6日获悉的:该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居世界第一。
从全国第一座光伏样板房问世,到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光伏实验室建立,再到在全国率先推出“光伏+储能+智能电网”,天合光能2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了质的飞跃。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是关键。我们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纪凡说。
正是依靠这个第一动力,天合光能成为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并且从光伏产品制造厂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到去年底,该公司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6GW,在全球光伏企业中名列第一。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4.18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1.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91%。
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中,天合光能看到了新的使命,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企业坚持不懈实施动力变革,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创新性产品引领光伏行业步入“600W+”时代,并且构建新型智慧能源体系。
动力变革,同样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带来“蝶变”。
今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苏常州考察时,对中天钢铁集团的这种“蝶变”给予肯定。
中天钢铁连续实施优特钢发展三个五年规划。三个五年分别实现了“从普钢转优钢”“从优钢转特钢”“从特钢转精品钢”发展目标。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结出硕果:该集团累计研发生产出精品优特钢超过700个品种,形成了年产600万吨精品优特钢的生产规模。去年,该集团实现营收1400亿元。
“中天钢铁正在自主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研发一批新的优特钢产品。其中包括把用于太阳能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生产的切割丝拉到直径0.08毫米、把金刚石线拉到直径0.04毫米。这些高科技产品投产后,可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董才平向李克强总理汇报时说的话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切割钢丝、超高强度大桥缆索用盘条以及军工钢等产品已实现量产。
在实施三个五年规划后,中天钢铁集团一举制订了十五年规划。该规划的核心是发展精品优特钢。
目前,该集团投资1000亿元,正在南通打造专门的精品优特钢研发制造基地。
管理创新:企业动力变革的基石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动力变革的引擎,那么,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动力变革的基石。
在天合光能内部,有两个特别机构,一个是人才流转中心,一个是风险管理委员会。表现不合格的员工,将被安排到人才流转中心接受培训;如果仍不符合要求,就将被辞退。此举大大强化了员工的责任感。由数十名高管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企业风险进行“把脉诊断”,对重大风险进行专项管控。天合光能的管理创新,是该公司多年来应对危机、转换思维的结晶。
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多轮惨烈的行业洗牌。在2012年“双反”危机中,该行业全线亏损,天合光能也未能独善其身,巨亏2.66亿美元。然而,也正是这次危机,给天合光能创造了全方位动力变革的契机,倒逼企业全面实施管理创新。
首先是人员结构体系大改造,近200名管理人员被压减。压减数量占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12%。“这次变革,让‘大企业病’得到初步‘治疗’,整个团队重拾为梦想而战的精气神。”高纪凡说。
管理创新使天合光能提前走出寒冬。2014年,该公司组件出货量就超过行业“霸主”英利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同时,该公司实施新一轮转型升级战略,向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与之相伴的是又一场脱胎换骨的管理变革。天合光能为这次变革自创了一个新词——“创团”。主要做法是内部管理模拟市场化,以“创团”为主体自主经营,“创团”与公司分享超出目标任务之外的利润。同时,后端搭建支撑平台,负责监督、赋能与服务。平台与“创团”,共同构建了新的公司治理体系。高纪凡把它称为互联网时代的“自我驱动”模式。
管理创新让全员都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毫不起眼的双玻组件封边胶带,经过采购压价和技术改良,使用成本下降了80%。该公司的盐城组件工厂仅此一项一年就降低成本2000多万元,“创团”成员的奖金也翻了一番。
天合光能本部和分公司共有1.5万名员工。一年不到,这种新的公司治理体系就在本部和分公司全面建立。由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长年都处在创业状态中,每个人的利益都与企业、与团队紧紧“捆绑”。
高纪凡说,“创团”孕育出一股强大的动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管理创新,也成为其他制造业标志性企业进行动力变革的选择。
中天钢铁集团今年投入2亿多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使主营业务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其中,6个月前投用的智能管控中心,可通过“一张图”实时了解各类生产数据。
中国中车集团下属企业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有着数十年历史,技术力量雄厚。2015年以来,该公司进行了30多次组织架构调整与创新,10多个管理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这些创新,激发出技术人员活力,增强了企业创新动力,使公司研发生产出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核心部件——高速传动齿轮箱等近百种轨道交通高科技产品。
“人”的创新:企业动力变革的灵魂
在了解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熊梦说:“这些企业家个个精神抖擞、奋发有为。”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如果说所有的创新都有一个灵魂的话,那么,这个灵魂就是“人”的创新。
高纪凡从选择进入光伏产业那一天起,就确立了一个信念:开发绿色能源,让太阳更多地造福人类。这个信念,24年来始终不变。
企业家精神可以有好多条,高纪凡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创新。他说:“企业家要在创新中把握机会。”创新需要洞察力,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天合光能总能洞察市场先机;创新需要决断力,要敢于投入、勇于冒险;创新需要意志力,天合光能创造的22项世界纪录,是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与失败后才取得的。
1988年,硕士毕业的高纪凡本可以选择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南下自主创业。被问及当初的选择时,高纪凡说:“中国不缺写书做学问的人,缺的是创新型企业家。”1992年,他再次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回乡重新创业。把氟碳铝板幕墙这个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引入常州。获得成功后,他仍不愿“过安稳日子”。于是,创建天合光能,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之旅。从此,高纪凡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天合光能自去年2月面向全球推出首款210组件后,短短一年时间,就形成了包括670W等5款产品在内的至尊产品矩阵。如此迅猛的发展,与高纪凡持续追求创新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
在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成功转型,多年来,中天钢铁之所以能紧跟政策步伐,踩准时代节拍,踏上发展的快车道,其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正是董才平“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十四五’期间,董事局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划桨’的重任交给年轻一代,让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引领中天未来20年的新发展。”董才平说,中央去年提出要发扬“张謇式”的企业家精神,这已成为中天钢铁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行动指南。如今,34岁的省人大代表、副总裁董力源,正以这种创新精神,在江海之滨指挥着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