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常州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指数(2020)》对外发布。
该报告显示,常州高新区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测算结果显示,以2017年标定100的指数为基期,2018年综合指数为129.9,比2017年增长29.9%;2019年的综合指数为154.0,比2018增加了24.1,增长率为18.55%。2017-2019年,常州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总指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说明常州高新区在响应时代变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该报告显示,常州高新区创新资源加快汇聚,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成效显著。2017-2019年,常州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当量数由298家增长至355家,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由1.96%增长至2.33%,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从业人员比例由6.96%增长至8.28%。这些持续增长的创新投入日益成为支撑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2017-2019年,常州高新区当年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由200家增长至300家,企业当年PCT专利申请数由401件增长至477件,这反映园区在创新产出能力,尤其是参与国际创新竞争的能力在持续提升。2017-2019年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由44家增长至52家,每年增长4家左右;当年新增的科技企业数由521家增长至642家,其中当年新增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数由12家增长至72家。这表明园区创业孵化能力显著提升,为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积蓄了强大的潜在力量。
另外,该报告还显示,常州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园区多方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网络环境建设和设备上云成为亮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量质齐升,加速推动企业实现协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两化融合”工作深入推进,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升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提出,面向“十四五”,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突破高精尖缺技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聚焦补强延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打造高端智慧平台,实现应用场景融合、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提升开放竞争能力”等四大任务,全面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优化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工业互联网在应用场景端的先行先试、落地见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常州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指数”立足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阶段核心内涵,围绕常州高新区打造“工业明星城区”的定位,基于“一个核心目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两大区域特色”(中小企业众多、工业基础雄厚)“三大体系”(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保障)的评价视角,来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双创活力”“产业成长”“互联互通”“平台赋能”“场景融合”5个一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常州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指数(2020)”以2017年为基期,分别计算2017年到2019年三个分指数的表现情况,并采用加权方法,合成总指数,全面、多角度衡量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
此外,该指数是全国第一家以“工业互联网”为主题核心的创新指数,对于常州高新区形成稳定的创新监测体系,认清创新发展规律和方向,激活园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应用场景端的先行先试、落地见效,带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