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云上”常州:看智造企业如何“乘风破浪”

发布日期:2020-09-15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张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企业内场边界,把互联网的外场资源带入工业内部,使企业调动起全球供应链,获得了世界级的资源。

抢抓新工业、新能源、新基建、新动能机遇。

在这场围绕智造的变革中,常州企业积极主动打破边界,而政府不断帮助企业引入更多的资源。政企合力之下,新的联接正加速匹配,新的生态正加速形成,新的动能正加速在常州集结。

航天云网:将企业要素上云,实现数据赋能

当今世界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的大变革时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广泛、深度应用新模式,各种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一个数字世界正在加速构建过程当中。

3年前,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在常州落户。

成立之初,公司致力于针对中小企业应用主题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就是将企业的生产要素、管理要素等全部吸附到互联网云端。

为此,公司提出了“一横多纵”“五星上云”的发展路径:“一横”是指INDICS基础平台,“多纵”指形成了开放性架构,整合常州当地的工业互联网联盟。“一横多纵”为大企业的改造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为中小企业的转型提供标准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按需选择。这一模式也被公司成为“常州模式”。

具体到应用上,以“五星上云”为例,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从一星到五星的不同上云路径。一星是能力上云,提供云服务器、云存储服务。二星是工具上云,企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寻找CAD等计算机辅助工具。三星是管理上云,提供ERP、MES等业务系统。四星是设备上云,将企业的机床、机器人、机械手等连接到平台。五星是智慧企业,在设备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应用。

其中,一星二星为多数中小企业提供了价格实惠的普惠性服务,三星至五星则加入了更多的个性化内容。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尤为明显。据了解,疫情防控阻击战刚一打响,航天云网迅速反应,上线了抗疫产品专栏,为上百家企业创造了稳定的远程办公环境,帮助企业在疫情特殊时期人员未全部到岗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运营。

在航天云网江苏公司总经理杨大鹏看来,疫情过去后,将会有更多人重新认识、思考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并由此产生新的需求,这将为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航天云网将进一步发挥作为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优势,加快产品研发,大力加强市场开拓,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天正工业:让中小微企业“冲浪”工业互联网

成立于2013年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装备、通信、软件、数据”四类产品线,曾先后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数十项,拥有各类知识产权百余项,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项荣誉。

天正工业董事长张翀昊介绍,公司在2017年,由激光装备和元器件生产,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延伸。“当时,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公司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企出现了资金周转难题,且增长速度较快。”

客户缺钱,也就会拖欠了天正的款项。于是张翀昊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采集客户设备上的生产数据,做为征信基础,去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这样也可以帮助天正快速回笼资金。”

之后,天正集合优质团队与资源,研发投入装备信息化,打造“互联网+”激光加工平台,实现装备的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预警与维保、产能调配等功能。同时,以装备信息为基础,构建工业物联网平台,建立以工业生产力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开创行业内“工业物联网+生产力征信”的发展模式,标定中小微企业的行业信用水平,为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架设沟通桥梁。

截至目前,天正工业已服务过超100家装备制造企业,2万多家装备用户。其中,在常州地区服务过超过1000家客户。通过天正自主研发的生产力信用评估系统,帮助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获得了超20亿元的贷款。

“在这其中,我们面向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张翀昊说,仅在常州地区就有6万多家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从全国来看,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也占有较大的市场比例。“我们始终专注于中小微客户,面向基础工业,探索中低高端设备的信息化、网络化,将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到这一领域中去。”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张翀昊看到了专业人才的紧缺,于去年创办常州天正技工学校,以工业互联网为特色,培养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端职业技术人才。

“和基础工业的规模相比,目前工业互联网的规模还很小。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常州对这一产业的持续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会在常州越做越好。”张翀昊说到。

精研科技:粉末金属加工领域的“极端制造”

从6000多年前冶炼黄铜开始,人类对金属的加工先后衍生出打磨、浇铸、锻造等多种工艺。 如今,金属加工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简称为MIM),这是一种将金属粉末混合后压入模具加工一次成型的技术。该技术能大规模生产极小、极复杂的三维微型零部件,颠覆了传统金属加工工艺理念。

位于我市钟楼区的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研发、生产的企业。历经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精研科技的MIM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笔记本及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和汽车领域,成为智能手机卡托、摄像头装饰圈、按键、穿戴设备表壳、卡扣、笔记本散热风扇等核心零部件。

近日,记者在精研科技总部注射成型生产车间里,观看到了MIM技术生产过程:洁净的生产车间里,听不见嘈杂的机器轰鸣声。50多台金属粉末注射机源源不断吐出各种微型零部件,作为原材料的金属粉末通过密闭运输管道灌入机器。

“我们公司模具加工、零部件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整条生产线安装了MES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生产设备实时状态检测、设备故障报警和维修及保养全流程追溯管理。”精研科技董事长王明喜说。

“通过MIM技术很好解决了产品瑕疵问题,也就是俗称的质检。”王明喜说,以前产品质检主要靠人工来完成。但人工质检不但成本高,且质检的精度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起,公司与微亿合作,设计了“外观缺陷视觉检测设备”。机器检测的速度是人工的4倍多,而且大大提高了精度。

近年来,精研科技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努力构建设备物联体系,打造设备数字孪生系统,将核心设备运行数据可以连接到内部网,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实现连接。另一方面,积极布局5G基站,建设数据传输管道与数据存储中心。

据介绍,今后,公司将通过在对设备联网或加装传感器,实时监控与预警设备使用状况,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

“这种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等全生产要素进行重构,使得企业制造的质量、成本、效率、反应速度(多快好省)方面得到质到飞跃。将金属粉末加工工艺发挥到极致。”王明喜说。

苏文电能:云平台上的“电管家” 

城市高楼林立,商业综合体方兴未艾,工厂、酒店、写字楼,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用电,但如何用好电,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用电,这是每一家用电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今,在我们常州,有这样一家企业,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构建了覆盖用户端变电、配电、用电的信息化运营服务体系,其开创的“EPCO”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从咨询设计(E)、电力设备服务(P)、安装建设(C)、智能运营维护(O)一站式的供用电服务。

“公司通过这四大服务综合运用,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用电体验,做好电管家。”苏文电能董事长施小波认为,要真正做好电管家,首先要做到安全用电,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障稳定和高效。“而要做到安全,首先要能够对设备的安全隐患有预警。”施小波介绍说,用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电流、电压、频率等电量数据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

通过无人巡检机器人、周期性辅助巡检车和大数据预警系统24小时对电力设备“巡视”,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迅速分析问题根源;用电系统突发故障,也能自动感知并隔离故障,以毫秒级速度切换到正常供电模式,保障电力运行平稳。这背后,是苏文电能自主研发的企业端电力物联网平台——“富兰克林云平台”在发挥作用。

苏文电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波介绍,“富兰克林云平台”由六大系统组成,分别是运维云、能耗云、售电云、光储云、碳交易云和设备供应云。各终端设备上采集的电能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平台通过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形成线上24小时监控+线下运维的全方位服务模式。这正是苏文电能有别于普通变电所人工管理的传统方式,让客户用电安全无忧。

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苏文电能通过“电能侠”智能用电在线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帮助用户做到节能降耗,实现高效用电。

在苏文电能公司“电能侠”电力运维服务中心,三块电子集控大屏实时展示着设备运行状态、用能信息等各项电能数据,操作人员点击鼠标即可进行电力管理。

用户登录公司提供的“电能侠”智能用电在线能效监测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自己用电情况,依托大数据分析、诊断,对用电实现智能化管理。该系统能根据实时诊断分析,为用户量身定制节能降耗目标和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节电智能控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近年来,苏文电能先后获评省工业互联网四星级上云企业,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并获省电能物联网数据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

截至目前,苏文电能在全国已经服务用户3000余家,业务遍布6个省份、40余个城市。“富兰克林云平台”已在江苏、上海、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接入设备监测点超过30000台。

如今,苏文电能正抢抓“新基建”机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电力传统基础设施和服务转型升级。

博瑞电力:用特高压铺就电力“高速”

2009年,世界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在我国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进入特高压时代。而今,常州作为国内智能电网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备高低压变压器、高低压电力开关、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完整的产业链,涌现出了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龙头企业。常州博瑞电力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博瑞电力研制出的±800kV/6250A和±1100kV/5455A工程换流阀,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结构紧凑、运维方便,目前已通过全球权威机构荷兰KEMA的试验见证。”总经理樊阳文称,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且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两方面带动了特高压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国内有上海——临沂±800kV/6250A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昌吉——古泉±1100kV/5455A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国外有巴西美丽山II期±800kV/2500A特高压直流工程,这都是博瑞近年来的特高压金牌项目。”樊阳文说,巴西美丽山II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国门,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建的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在未来发挥青海清洁能源优势,同时保障河南电网电力负荷需要,提高河南清洁电力在消费中的比重。

“博瑞凭借着提高能源资源大范围配置能力和供给能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低碳发展的优势,在电力高速路上正一往无前、改变世界。”樊阳文一脸自豪地说。

中车戚墅堰所:新基建中的“中国标准”

宽敞洁净的生产车间内,一台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运输机器人沿地面的智能轨道线,将零部件准确地送到每一台机器指定位置。依托这条智能生产线,智能机器人按照指令从仓库领料,然后配送到指定操作台上。这是记者在中车戚墅堰所齿轮传动系统生产车间看到的一幕。

“我们这个车间共500多号人,去年完成产值约11亿元。”车间负责人秦兆俊介绍说。

中车戚墅堰所长期致力于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等新制式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齿轮传动系统自主研发,实现了市场产品全覆盖,并已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近年来,中车戚墅堰所开发了以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齿轮传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为代表的高铁关键核心零部件,并在郑徐高铁试运行跑出了相对时速840公里,使中国轨道交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短短十几年时间,我们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阶段。”中车戚墅堰所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年称,从2013年开始,中车戚墅堰所先后修订两版产品相关标准,得到欧美、日本等同行的认可。

不仅如此,中车戚墅堰所还主持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2项,树立了行业国际标杆。

目前,中车戚墅堰所已取得了67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拥有专利906项,其中发明专利486项。“高铁列车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项目201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2017年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余年间,中车戚墅堰所围绕自身核心竞争力,掌握了轨道交通齿轮传动系统、基础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减振降噪装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解决了制约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关键核心零部件问题。

“轨道交通是‘新基建’的关键领域之一,中车戚墅堰所以‘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建设为抓手,推动轨道交通系列产品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发展,为中国速度护航。”中车戚墅堰所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年如是说。

今创集团:提前部署智能化,助推国家新基建

9月9日,一辆崭新的观光列车从今创集团车辆厂完工,准备交付出厂。这辆长12米、宽2.5米的观光列车作为2021年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指定用车,将等待园博会主办方的临检。

今年4月,今创集团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全权负责此次园博会现代风格列车的设计制造。按合同进度,共4辆编组的观光车将于今年年底全部交付。该组观光列车全车信号系统与智慧园区驳接,使列车智能化,轻松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内饰的人性化设计,确保了乘坐的舒适,代表着今创集团最新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配套的龙头企业,今创集团以“为全球轨道交通提供一站式配套解决方案”为使命,充分利用新基建对国内轨道交通发展促进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轨道交通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创抓住这一机遇,及早部署智能化发展,助推国家新基建建设。”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副总经理邹春中介绍说,站在新起点上,今创将推进智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公司智能产品的研发、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方面。

邹春中告诉记者,今创将持续保持在自动化装配线、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等方面的投入,并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完善技术工艺管理平台、实时报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完成电子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深化数字化智慧工厂敏捷制造建设,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交货期短的需求。目前,今创集团已经打造出屏蔽门核心系统、塞拉门系统、PIS系统、高速铁路防灾系统、电控系统、智能控制内燃机车等智能产品。

与此同时,今创集团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企业智慧管理方面的深度运用,打造智慧产品运维系统。邹春中介绍,随着智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维保业务正从“定级修”向“状态修”转变。所谓“定级修”,即以规划的产品生命周期、车辆里程为标准,进行更换维修;“状态修”,即根据产品的使用状态进行科学判断,并自动反馈运行状态,根据自动报警或提示进行维保,更有针对性。这个过程的转变,需要智能产品的支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及5G的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最终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管理模式。

今年,随着我国新基建的推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将再次迎来高速发展机遇,今创集团将通过智慧工厂的持续建设逐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市场发展机遇做好充分准备。

瑞声科技:从声学到光学,引领行业潮流

透过展柜玻璃窗,只见展台上陈列着一排排智能手机的零部件,形状不一,个头都很小,最大的不超过一片指甲,最小的只有芝麻粒大,须贴着玻璃才能看清它的模样。“这个展柜的零部件,都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别看它们个头小,一年的产值有80多亿。”瑞声科技战略发展部PR总监付玉良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说。

这家成立于1993年、靠做扬声器起家的科技公司,在业内有一长串响亮的头衔:享誉全球的精密制造龙头企业,中国电子元件业的领军企业,工信部认定的“双料”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位居2019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利润榜单第一名,2019年7月入选《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

“在声学领域,全球超过90%的旗舰智能手机声学解决方案来自瑞声科技,公司与全球前六大手机品牌商达成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付玉良介绍说,公司靠声学起家,却没有止步于声学,而是紧跟市场潮流,在光学、电磁传动、射频天线等领域持续发力,走在行业前列:公司拥有全球独家的WLG晶圆级玻璃镜片技术,是全球第一个实现WLG晶圆级玻璃镜片量产的企业,是全球三大塑胶镜头供应商之一;在射频天线领域,公司已开发出包括手机天线和基站天线在内的六种不同的5G天线解决方案。

“我们深知,只有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才能在行业竞争中有优势。”付玉良介绍,近年来,瑞声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营收8%-9%,在芬兰、丹麦、日本等全球15个城市设有研发及制造中心,公司有4000多名研发人才。 

2020年,瑞声科技加快了高端技术领域的研发步伐,公司将在英国爱丁堡设立MEMS麦克风全球研发中心,面向“下一代”产品,朝着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强性能的方向发展。在光学领域,公司拥有全球独家的WLG晶圆级玻璃镜技术,在成像质量、光圈、分辨率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公司已跻身全球三大塑胶镜头供应商之一。

“我们对光学业务的发展拥有强烈的信心。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光学产业已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付玉良告诉记者,眼下,瑞声科技在常州全力打造的全球光学总部已初具规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天合光能:新基建中的一道“亮光”

从1997年第一座光伏样板房的问世,到省级、国家级光伏实验室的建立,再到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的跨越,如今,天合光能紧跟时代步伐,将下一轮发展目光瞄准新基建领域。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创新是天合光能的核心驱动力,2010年,在整个光伏产业大面积扩张的时候,天合潜心进行创新,成立了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优秀研发人才和领军人才。天合光能的研发团队,迅速达到了国际水平。10年创新,天合光能硕果累累:光伏电池和组件19次创世界纪录,电池最高效率达到25.04%;主导和参与制定了92项行业标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专利证书的专利近8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300件,成为光伏行业在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在2019年光伏平价上网的趋势下,天合光能一方面聚焦能源物联网建设,另一方面,紧抓主业优势,提升行业实力。为应对平价上网挑战,天合光能提出了智能优配方案。据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TrinaPro产品经理张月斌介绍,该方案包含项目开发设计和设备软硬件集成,一体化云平台智能控制和运维,以及设计+设备+服务一体化布局,以此达到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提升客户收益的效果。其中,先进组件、逆变器以及跟踪系统产品与技术“三架马车”的助力,将天合光能的光伏竞争力推向新高度。

高功率及高可靠性组件产品技术,是天合光能推出的第一架马车。凭借MBB技术、切半技术,天合产品可以拥有更多受光面积、更强的电流收集能力以及更低的工作温度与更好的抗热斑能力。此外,双面率高于70%的发电技术以及独特的边框设计,可以减少电池及边框四周遮挡,适应各种安装方式。以100WM项目为例,运用天合光能的高可靠性组件,通过功率的提升,例如组件功率从370W提升到405W,可降低0.0825元/W的BOS成本,相当于降低825万左右的初始投资。

第二架马车是以直流侧1500V系统为代表的高效逆变器。随着大功率1500V逆变器的推出,光伏产品具备了更高的转换效率以及更高的可靠性,以100MW项目为例,度电成本可降低5%。除了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的大规模布局,未来,天合光能还将推出更大规模的大方阵设计,度电成本将更为低廉。

智能跟踪技术与算法,是天合光能正迎头赶上的第三架马车。得益于强大的技术与研发能力,在光伏跟踪领域,天合光能成功推出智能优配球形轴承方案,可直接提升支架可靠性。当前,天合光能拥有全球唯一的Nclave专利球型轴承,其高达30%的角度可调节性,使智能优配具备强大的地形适应能力及更高的系统可靠性。同时,天合光能还拥有智能优配双面跟踪算法以及优化版的逆跟踪算法,可同时考虑背面散射和反射,适应多种复杂地形,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有效提升系统发电量。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全球并网总规模超过3GW,并在欧洲、拉丁美洲以及亚太拥有超过7GW的优质项目储备。站在能源互联的新高度,天合光能将在做好硬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设计,包括智慧终端服务,为光伏产业高效发展助力,迎接未来挑战与机遇。

蜂巢能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芯”动力

“这是我们的混料车间,电池原材料在这里经过第一步加工。这是搅拌车间,各种原材料通过机器搅拌成型。这是切片车间,采用最先进的激光切片技术将成型的电池切成薄片。”工作人员介绍,从第一个车间算起,蜂巢能源的整条智能生产线长达1.5公里,整条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而且整个生产车间净化等级达到万级以上。

坐落于金坛区尧塘镇科技产业园的蜂巢能源前身是中国知名汽车品牌——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自2012年起开展电芯的预研工作,2018年2月独立为蜂巢能源,总部位于江苏,是专业从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太阳能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

蜂巢能源在全球布局了七大研发中心,目前中国保定、上海和印度、韩国的研发中心已经投入使用,美国、日本和中国无锡的研发中心处于在建状态。

据介绍,在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蜂巢能源创新性地推出方形叠片三元电池,是全球率先开展高速叠片方形电池制造的标杆企业。高速叠片工艺是打破卷绕电池瓶颈的新一代电池工艺。蜂巢能源量产工厂叠片效率目标为单工位0.25秒/片。相比同类型卷绕工艺电池,蜂巢能源的叠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循环寿命提升10%,成本降低15%。依托先进的研发实力,公司于2019年7月率先研发推出定位下一代的首款四元材料电池和无钴材料电池,并同步开展固态、锂硫、锂空气电池等前沿技术产品的预研。公司目前已申请各类技术专利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36%。

去年11月27日,蜂巢能源位于常州金坛的中国工厂一期正式投产,“作为国内率先建成的车规级动力电池AI工厂,在洁净度、异物控制、自动化程度等多个方面领先行业,预计到2020年产能达到12GWh。”蜂巢能源CTO、副总裁饶忠儒介绍说,公司还计划投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厂,产能24GWh,并配套建设欧洲研发中心和正极材料工厂。预计到2025年,公司国内产能规划将达到76GWh,未来全球规划总产能100GWh,具备向国内外主流主机厂稳定供货的能力。

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赋能大数据,领跑健康产业 

“通过这块大液晶屏,我们可以看到远在湖北黄石的某定点医疗机构里,近300名医生和患者的实时体温监测数据。”近日,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骊带领媒体记者参观公司的展示中心时介绍说,在今年2月16日,江苏省与湖北黄石市借助“江苏-黄石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完成了疫情期间黄石首例远程阅片云上诊疗,此次远程诊疗服务的实现,得益于我市钟楼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是常州市卫健委、钟楼区政府联合中国电子依据国家要求牵头各方共同组建的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该中心以存储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四大中心为核心,打造基于健康医疗行业云的生态共建体系与服务平台,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据介绍,东部中心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之一,全方位汇聚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验检查等健康医疗数据,“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数据,健康医疗信息化工作者将为临床诊疗、药物研发、卫生监测、公众健康、政策制定与执行等领域带来创造性变化,从基础医学研究到健康医疗等多场景应用为民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李骊介绍说,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将推动健康医疗模式的革命性变化,真正助推精准医疗和“治未病”理念。有助于扩大健康医疗资源供给、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东部中心于2019年建成国内首个区域健康医疗专属的“智慧健康云”。作为卫健委新一代的管理工具,智慧健康云可以实现高效纳管政府监管类应用、医疗机构生产型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有效分离“数据层”与“应用服务层”。

为优化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东部中心在全国首创“运管分离”创新模式:2019年1月,成立国有全资企业——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政府持有数据资产。2019年3月,由产业公司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中电通商数字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常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公司作为政府与卫健委管理市场的核心抓手,合理设计商业与协同运营模式,共享规模与增值应用开发创新型收益。

作为首个省市联动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东部中心将持续推动多维度健康医疗大数据向中心汇聚,以应用牵引带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领跑健康产业。

天目湖大数据中心:用服务夯实新基建“墙基”

“打造工业互联网,积累工业数据是重要的前提。”从车间产生的工业数据正在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催生出的海量数据正在不断参与价值创造与分配。

作为数据收集、处理和交互的中心,于2016年建成投运的溧阳天目湖国际数据中心如今显然已成为不同环节的沟通“语言”。不仅为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提供带宽和基架服务,也为企业和政府“上云”保驾护航。

在中心二楼机房,一排排机架上密集而整齐地摆放着客户企业的服务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晓伟介绍,中心以提供云主机服务为主,以虚拟化方式为客户提供可定制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和相关云服务。中心共有2156个机架,约可容纳2.5万个服务器,是常州地区最大的云计算资源提供商。

作为常州地区最大的云计算资源提供商,溧阳云计算中心具备多项优势:中心实现了骨干网直连;出口带宽达200G(后续扩容至400G)。中心机房地面全面积承重均达1.6吨,承重标准在同类机房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心的电力系统按照双路配置;双管路对标空调水系统;水蓄冷能满足市电停电时15分钟的不间断供冷。

目前,网易、搜狐、腾讯、乐视等全国知名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入驻。该数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已为溧阳绿色能源产业、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数据驱动创新的发展阶段,大数据中心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已经与水、电一样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基础设施之一。作为“两新一重”关键内容,大数据中心既拉动消费惠及民生,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将为本轮新基建快速、高效推进和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墙基”。

节卡机器人:解放人类双手

在节卡机器人研发部的展厅内,一排排协作机器人不停地舞动着机械臂,或运送物品或抓起零部件,工程师则在一旁通过手里的编程不断调整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这些机械手臂已经可以替代人工简单操作,运用到生产车间去。”工程师介绍说。

用机器人解放人类双手是节卡机器人一直以来的追求。2017年,节卡机器人推出的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改变了我国机器人本体跟跑国外产品的局面。

节卡机器人是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革新者,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目前在驱控一体化、一体化关节、拖拽编程、无线互联等多项应用上取得了创新性突破,不断引领着机器人技术发展潮流。

有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拓展了机器人功能内涵中“人”的属性,具备一定的自主行为和协作能力。是一种可以安全地与人类进行直接交互与接触的设备,占地少、易用性强。

“只有在行业内抢跑并且领跑,才能抓住时代机遇。我们不会仅停留在机械臂的形态以及局限于工业领域。”节卡机器人CTO许雄博士表示,作为人的智能助手服务商,节卡机器人将不断创新产品的结构或者形态,更好替代人手,应用到更广泛的能力中去。

从“协作”到“共融”,节卡小助协作机器人已实现人人皆可自由使用。第一,可以实现无线连接、远程协作;第二,采用拖拽编程和图形化编程,零编程基础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第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Linux脚本语言为基础,提供ROS驱动,便于系统的二次开发。

目前,节卡机器人产品线主要为6轴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食品乳业、化纤、汽车零配件、小家电、3C、锂电池、新零售、医疗器械等行业。

未来,节卡机器人将继续帮助全球合作伙伴优化生产、解决生产问题,打造开放共融、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助力工业4.0时代。

上上电缆:“一根电缆线”发力新基建

电线电缆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自国家启动新基建战略以来,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紧紧把握机遇,凭借一根电缆线,在新能源、输配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全面发力。

“我们公司成立50多年来始终专注做电缆产品。”上上电缆集团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朱洪祥告诉记者,上上电缆一直坚持质量为先的企业发展战略。

在公司的电缆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每个班组工人的月度工资收入都上墙公示。“这是我们公司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司坚持质量至上,每个员工的收入都跟质量挂钩。”朱洪祥介绍,每天的不合格品全部放置企业内网,每周、每月发布一份详细的产品质量报告,建立产品失效故障模式库,ERP系统将信息化技术和质量管理融为一体,建立“人人有指标、人人有数据、人人都算账、人人当老板”的“四个人人”质量管理模式。

正因为始终坚持专注和专业发展之路,目前上上电缆已成长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七的专业电缆生产企业。

今年4月,上上电缆一举拿下了国家重大核电示范工程项目“国和一号”(CAP1400)1、2号机组的壳外1E级低压电力和控制电缆(EW50-2)、中压电力电缆(EW40)两大标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其核电机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世界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来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今,上上电缆具备从220伏到50万伏全系列电力电缆及各种特种电缆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输配电、新能源、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八大领域,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大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港口机械用卷筒电缆、柔性防火电缆、风能用耐扭电缆、光伏电缆、岸电电缆、轨道交通用特种电缆、新能源汽车用电缆等均已批量进入市场,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上上电缆集团总经理丁志鸿表示,这次国家提出新基建的战略,对企业是一个利好,下一步,公司将坚持“精专特外”战略,充分发挥好信息化、智能化,为上上集团在新一轮大基建的建设中谋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目前,上上电缆正在抓紧建设“年产百万公里特种电缆项目”,以进一步扩大产能,建成后预计将新增年产值100亿元。上上电缆已经锚准新能源充电桩、5G基站建设等,蓄势待发,加速转型升级。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