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常州:起承转合 引流创新要素实现高质量“一体化”

发布日期:2020-08-26  来源:中吴网  浏览次数: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如何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借助人才、研发能力等“要素”流动产生的效益,正在打造科教创新明星城的常州,将结合自身优势,在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通过一批优质创新载体平台的加速引智,推动协同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创新之核”打造科创要素资源输出高地

在江苏中科院智能院自主控制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面向智能巡防的多传感器复合导航技术”已初步具备实际应用条件。2017年立项以来,常州与上海两地的研发人员,相互配合,逐一攻克技术难关,该平台即便在没有卫星定位信号的极端情况下,也能识别环境实现自主导航。未来,这项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公安的巡防、巡检工作中。中心副研究员杜浩介绍:“通过与上海研究院的合作,促进我们技术的提高,同时我们的技术成果,除了服务当地之外,也能辐射到兄弟城市”。

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将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常州的优势在于制造业的配套,总体的成本优势。在常州,我们更多聚焦于我们的成果转化,二次开发,规模化生产制造等等。”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炘表示。

作为常州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去年新增授权专利2078件,其中发明专利651件。目前,3500多家科技型企业、2.1万科技人才,成为常州科教城创新能力的不竭源头,一系列金融、人才、企业发展政策,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实在在获得支持。常州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紧密协作,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步伐。

科创平台集聚 细分领域“群峰”迭起

抓住机遇引进、建设更多优质创新平台,才能更有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创新链”中推动成果“无障碍”转移转化,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动力。

位于武进绿建区的长江经济带(常州)绿色发展科技园一期项目,即将在9月底封顶,现场工人正冒着酷暑抓紧施工。科技园占地面积203亩,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6亿元。园区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共建20栋厂房,计划明年年中交付,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近3.5亿元,税收可达2800万元。中节能(常州)环保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修俊表示,“导入节能环保、绿色建材、智能制造、高端电子信息四类承接平台,长三角一体化,为我们产业的布局、产业的导入,形成了优势互补,我们本身起到上海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作用,也能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后面带来的相关的配套和人才的储备等问题。”

今年以来,绿建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引进“总部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型项目12个,上半年完成总产值超430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申达检验入选2020年度首批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服务机构,绿色建筑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在国佳云为(常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搭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由天宁区牵头作为试点建设方,包括防疫、汽车零部件、环保等子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们作为一家新基建服务商,汇聚优质解决方案提供商,形成行业应用目录,实现区域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产融创新和产教融合,帮助长三角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国佳云为(常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薛天奇表示。

位于新北区薛家镇的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华为在长三角的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心充分发挥华为“云+AI+联接”研发能力,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计划三年内帮助600家企业上云,打造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程。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常州将继续在做强创新载体平台上狠下功夫,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上持续突破,着力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不断为常州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