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类医用材料,通常种植、埋藏、固定于机体受损或病变部位,支持、修复、替代其功能的一类特殊医用消耗性材料。“由于该类材料直接介入或导入人体,会与人体产生排异反应,因而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找生物相容性更好、持久、多用途的材料,以更好地在人体中适用。”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莹日前表示。
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导品牌为“CAK常安康”牌吻(缝)合器(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系列以及微创系列等手术器械,产品不仅通过多项国际认证,而且拥有30多项专利证书。他们与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的“植入类医用材料的成形及表面功能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通过改进现有材料的机械加工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得材料的相关性能得到改进和提高。
李莹说,植入类医用材料按照分类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由于直接用于人体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其使用有严格要求。”李莹介绍,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将不同材料运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提升其性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摸索工艺。为此,我们花了三年时间,针对上百种材料和可选择的上百种方法进行反复试验、配对,最后得出了一系列理论研究结果。”
据了解,实验过程中,由高校提供的小样都会被送至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再由实验室人员根据生物学评价指标作出意见反馈。“首先,我们会对抗拉性、延展性等做出判断,这是保证产品实现可加工性和安全性的基本要素。其次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李莹介绍,“生物材料在体内会产生某种应答或出现排异现象,生物材料要成功,至少要使发生的反应被人体接受,不产生有害作用。因此,我们要对材料进行生物学的各项评价。详细来说,生物相容性包括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包括抗凝血性、抗溶血性等,组织相容性要求包括抗炎症性、无致癌性、无致畸性等。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理论和实验室研究阶段,希望以后能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运用。”李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