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内容

常州高新区:扛起高新使命,迸发澎湃动能,奋进崭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0-12-31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我们全面决胜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梦想,触手可及。

  1992年成立的常州国家高新区,坚持把“高新”作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志,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最强劲的动能,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24位。

  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

  回望“十三五”,常州高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高新资源、发展高新产业,走在区域高质量发展前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发展成绩单。

  奋进“十四五”,常州高新区将坚持“常高常新、更高更新”目标追求,创造更多的率先领先,打造跨江融合的桥头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奋力跻身国家一流高新区行列。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先行先试,勇担使命,全力攻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有力破解了“化工围江”难题,在长三角一体化群雄并争的变局中精准落子,谋划高铁新城建设新课题,为全区在长三角竞合中赢得先手。正是厚植的“高新基因”,让高新区敢于跳出舒适区、蹚过深水区、闯入无人区。

  扛起高新使命,奋进崭新征程。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全省国家级高新区的先行军,常州国家高新区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率先行动、主动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市五大明星城建设和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站前位,以更多可观可感的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城之核 中轴崛起

  “一盘棋”全力建设高铁新城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发挥常州区位优势,引领江苏中轴崛起。

  常州高铁新城位处国家主动脉京沪高铁和江苏南北中轴的交汇点,交通优势得天独厚,让常州辐射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的支点作用日益突显。围绕高铁北站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常州高铁新城致力于开发第四代站城一体化新模式,将极大放大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枢纽地位,形成对周边县域城市的“强磁场”,成为锡常泰都市圈的引领型城市,并进一步撬动江苏南北中轴的加速崛起。

  9月26日,常州高铁新城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3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3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建设高铁新城,是大势所趋,是使命所在,是发展所需。”当前,全市“一盘棋”全力打造的高铁新城,建设发展如火如荼。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北起新龙生态林,南至黄河路,西至轩文路,东至长江路-通江路,呈“L”型结构,沿线集中布局金融商务中心、区域总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文旅体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五大中心”项目设施。常州高铁新城建设的全面启动,正式迈出了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的坚定步伐。

  高铁新城指挥部的规划设计人员充满激情地介绍,三年后,常州高铁新城的核心区将竖起一座座含办公、商业、酒店等功能的综合建筑群,形成“七星高照”特色景观,与“高山流水”创智门、地标双子塔、高铁北站站城综合体等共同形成环抱新龙湖的最美天际线。

  创新引领 产业升级

  打造“两特三新一现代”格局

  创新,早已成为常州高新区的先天基因。“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的初心和使命,常州高新区始终高举高新大旗,大力引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两特三新一现代”重点产业格局。

  8月15日,江苏帝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常州赛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总价值为2000多万元的碳纤维热固型预浸料生产线和分切生产线举行发货仪式。这是我国首次向欧洲出口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

  帝威新材潜心研发10多年,攻克技术难题,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每条生产线多达2万个零件、上万根电缆及电线,公司科研团队精心设计,采用全新优化的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技术迭代更新量超过50%。欧洲客户经过一年多全球筛选,最终选择与赛瑞工程开展合作。

  帝威新材是常州高新区众多勇于创新的企业之一。该区各类创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开创了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020年,常州高新区入库企业数349家,高企申报数564家,公示数357家,目前高企总数达739家,四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

  集成改革 金牌服务

  擦亮“高新事·高兴办”营商品牌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软实力。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力争将“高新事·高兴办”品牌打造成为长三角有影响、江苏省站前列、常州市数一流的“服务金牌”。同时抢抓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机遇,在全市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并积极推进集成改革,为全市探路先行。

  今年,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岗成为了常州高新区首批100位“高新事·高兴办”品牌代言人。他说,自2008年到常州高新区创业以来,各级政府以“等不得、慢不得”的高效务实作风,亲临现场、上门服务、解决问题,从人才引育、产业基金等多个方面进行支持,至今印象深刻。

  在综保区推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后,为瑞声科技带来的综合收益预计将超过3800万元;孟河镇行政审批局扩权后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日均办件量由以前的9件增至500余件;全年盘活低效用地3515亩,为纳恩博、永安行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提供了空间保障。这些,都是常州高新区两年多来深化集成改革取得的成绩。

  常州高新区奋力打造集成改革的常高新样本,使群众的获得感得到切实提升。今年以来,全区“一网通办”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行“秒批”服务,实现了申请材料零申报、办事群众零跑腿、工作人员零审核、全程无人工干预、24小时在线办理,办件量突破500件;构建“一件事套餐办”场景60个,涉及市场准入、建设项目、民生、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方面。深入推进“四化”(标准化、规范化、减量化、信息化)品牌建设,使各事项申请材料再精简15%、时间再缩短10%。在全市率先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告知承诺制试点、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跑出高新速度,最优用时分别为0.5、1.5、6个工作日。对镇(街道)分类推进赋权工作,加快打造“15分钟便企惠民服务圈”,推进一体化在线平台向基层延伸,30个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绿色为底 生态优先

  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常州样板”

  在江苏境内的沿江八市中,长江常州段岸线最短、仅有25.8公里,但却是功能最全,化工企业分布最为密集,“化工围江”特征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常州市及高新区把长江大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系统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等重点 工作,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常州样板”。

  今年10月,位于滨江开发区的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建成开放后,每天都有市民前去参观,了解近年来常州在长江大保护中的生动实践,以及未来常州沿江生态建设的美好蓝图。

  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原址是常隆化工厂厂房,展示馆分为上下两层共计1580平方米,设计团队保留了原建筑工业时代的印记,整体设计风格简洁明快,色调明亮清新,直观清晰地传递近年来常州在长江大保护各个层面的工作成果。展示馆围绕“破解化工围江”“全线腾退·生态复绿”“高质量转型”三大主题,讲述长江生态发展与常州的精彩故事。

  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探索建立专家评估、方案设计、 拆解施工、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建立化工企业、拆除公司、化工园区、职能部门、专职监理“五方联动”机制,成立专班工作组,做到“一企一方案”“一企一专班”,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可借鉴、可复制的化工企业拆迁腾退流程规范。同时,常州高新区全面启动长江段退渔禁捕工作,目前已经将渔港码头内245条渔船全部清理到位,221名渔民全部上岸安置。

  常州高新区破立并举,在沿江腾退和治理的同时,通过构筑“三纵三横多点”生态体系,增加沿江生态“含绿量”,沿江复绿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生产岸线回归生态岸线,生态岸线占比达80.6%,跃升至全省第一。

  网格治理 协调联动

  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群众获得感

  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近年来,新北区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让“看得见”的不仅“管得了”还要“管得好”。

  在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有一支“红色物业·先锋管家”队伍正不断成长壮大,他们把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将党建元素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充分融合。今年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联合出台《关于以党建引领推进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中的党员干部“双向融合、交叉任职”,让这“三驾马车”同向发力。截至目前,常州已打造124个成熟项目,为全省住宅小区治理提供了经验。

  在三井街道秦岭社区,社区治理综合体“维度空间”在这一年里成了社工们的“好帮手”。“维度空间”采取“警格+网格+N”运行模式,让秦岭社区实现了纠纷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第一时间调解处置,推动纠纷化解在小处,让社工有更多时间从事网格化管理,文明城市的创建和长效管理的重点工作,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加强长效管理与文明城市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协调联动,构建事权清晰、责任明确的高效运行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今年以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持续深化,四级联动体系高效顺畅,全年流转处置网格事件达20万件、办结率超90%。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