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近些年我市创新园区的发展成果:2019年,常州科教城荣膺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一名;常州、武进两个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较2015年分别提升18位和20位;江苏中关村高新区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试点 。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科技创新活力空前释放、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加速提升的五年。五年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全市在开放整合和优化配置创新要素资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创新综合实力保持稳步提升。特别是创新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域联动的大创新格局明显加速。
其中,2019年,常州科教城荣膺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一名;常州、武进两个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169家)综合排名由2015年在全国高新区(116家)综合排名第42位和第59位上升至分列第24位和39位,较2015年分别提升18位和20位;江苏中关村、西太湖获批省级高新区,两个省级高新区分别居全省排名第1位、第6位,江苏中关村高新区已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试点。常州经济开发区智能微电机特色产业基地列入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常州高新区光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武进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列入第三批国家产业集群试点,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列入试点培育;石墨烯小镇、智能传感小镇入选省首批特色小镇。
江苏中关村:四大支柱产业打造长三角知名产城融合示范区
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位于溧阳主城区西部,于2012年1月由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与常州市政府签约成立,是中关村在北京市外设立的第一家实体化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近年来,园区以建设“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的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坚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以科技支撑为引领,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来,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先后获评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江苏省储能产业众创社区、“2017最佳投资环境锂电产业集群”。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两年园区最新综合评价排名均位列江苏省省级高新区第一位。
“我们园区目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支柱产业:以上上电缆、华鹏变压器、安靠智电等企业为龙头的输变电产业,是全国知名的智能电网设备制造基地;以江苏正昌集团、布勒(常州)机械、国粮仓储等企业为龙头的农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是全球知名的农牧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以上汽大通、二十八所、科华控股等企业为龙头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房车制造基地;以及以动力电池行业全球排名第一的CATL、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上汽集团为龙头的战略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目前已招引时创、璞泰来、普莱德、北星新材料、科达利等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近50个,包括3个百亿级和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形成国内最完备、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集群。
为了广聚天下英才,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着力构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双创生态环境,实现从传统的“拼优惠政策”向“造发展环境”的跃升,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据介绍,目前园区拥有省双创人才、双创博士等省级以上领军人才80多人,集聚各类专业人才2万人。园区高新区管委会正式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区域站,分站之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2019年孵化出了中科海纳、中科磁凌制冷设备等8家博士领衔的科技企业,其中刘啸松团队成功入选2020年度江苏省“双创团队”。
践行“两山路”,奋进新时代。当前,围绕高质量发展,园区正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新机遇,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强化创新载体建设,聚焦建设生态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朝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储能和能源互联网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知名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智能传感小镇:打开“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大格局
只要是和智能制造沾边的,都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上游产品,更是装备领域的重要零部件。回望过去,在常州提出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名城之时,常州就开始对传感器产业进行多重布局。去年,第一批入选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常州智能传感小镇,在省发改委组织的2018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评级。
历经数年发展,常州传感器小镇的产业规模已占全省传感器市场的30%。声学传感器、家用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已在相关领域实现了产品开发的重大突破。
从2015年“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的启动建设,到2016年“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揭牌,再到2017年“智能传感小镇”的蓝图勾画,常州智能传感小镇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一批大项目也纷至沓来:大华智能门锁项目已建成投产;瑞声光学镜头、同惠电子等5个续建项目加快实施;瑞泰光学、优谷轨道交通、温康纳木工机械、菲索玛特自动化智能制造等4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天合东南区天然气分布式微网、澳弘高精密度多层板、高密度互连积层板建设、复旦软件园等4个项目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产业不断提档升级,配套不断优化完善,环境持续提升美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常州智能传感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打开了“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的大格局。小镇纵向优化产业链条,横向借力新龙片区组团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规划、城市设计规划落地,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全国首家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助力传统光伏产业向能源物联网转型升级。此外,还运用市场化运营机制,多方共建特色小镇,努力用市场的力量打造有“颜值”、有活力、更有内涵的智慧传感特色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