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癌症免疫治疗取得新突破。4月9日,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公布,该成果获得一等奖。
该成果名称叫胃肠道免疫微环境调控研究与肿瘤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医生们采用这一成果,仅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有效救治了近百名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为他们延长了生存时间,并提高了生存质量。
李某患直肠癌,进行了手术和多次化疗。后来,他癌症复发,出现肠癌肝转移。李某再次进行化疗,但收效甚微。2015年,李某接受这种免疫治疗。近4年来,李某已恢复正常生活。
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22个省、市的103家医院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多位权威专家表示,该成果奠定了微环境理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建立了肿瘤免疫治疗新模式、新策略。
这一成果出自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诊疗中心主任蒋敬庭团队。
蒋敬庭教授同时任苏州大学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胃癌学组长、江苏省肿瘤免疫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他带领团队成立全省首家肿瘤生物诊疗中心,致力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及临床转化。
免疫治疗,是继传统手术和放化疗之后治疗肿瘤的新手段。它通过体外诱导与扩增激发机体免疫细胞活力,准确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这类研究在国内外开展多年,但胃肠道实体肿瘤免疫治疗遇到的瓶颈问题——如何有效干预肿瘤微环境,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蒋敬庭团队主攻这一尖端难题,在国内外最先提出PD-L1和B7-H3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判定标准和应用原则——这比国外报道要早5年,单篇文章被英国《自然》等杂志引用多达485次。以此为基础,蒋敬庭团队反复研究,发现IL-36γ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加IL-33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可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创新推出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等策略,破解了瓶颈问题。
其中,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在局部杀伤肿瘤的同时,能激发肿瘤抗原释放,进一步杀死肿瘤细胞,有效干预肿瘤微环境;并且通过指标监测,可精确判定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后开展联合免疫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围绕该项目,蒋敬庭团队还成功研发出CEA-CAR-T细胞治疗技术、IL-33基因修饰CEA-CAR-T细胞治疗技术。前期实验研究证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这两项技术都已获得国际专利,计划年内投入临床应用研究。
蒋敬庭9日透露,相关技术还有望应用于治疗其他癌症。
链接:
蒋敬庭教授团队为我市医卫系统 首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蒋敬庭教授团队科研成果——胃肠道免疫微环境调控研究与肿瘤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是常州市医疗卫生系统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个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除获得2项国际专利,还获得11项国内专利。
至今,蒋敬庭教授团队围绕该项目已发表论文211篇,其中79篇被SCI收录。
蒋敬庭教授还是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