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电缆,三十多年来在他手里被做到了极致;坚持“精、专、特、外”战略,把质量视为企业生命,抓住机会一次次转型升级,化“危”为“机”;他的努力和付出,成就了世界第七、中国第一的线缆品牌。
——题 记
这一路走来,他又靠什么达到如此的事业高度?与丁山华共事近30年的上上电缆副总经理朱洪祥告诉笔者:“丁总最大的特点就是眼光独到,以及超乎寻常的认真勤奋,每当上上面临道路选择时,他总能给大家指明正确的方向。”
1963年,17岁的丁山华进入溧阳县电机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从进厂第一天开始,丁山华就充满了干劲,精力充沛的他先后做过铁匠、钳工、车工、刨工等多个工种,不断积累着各项技术经验……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丁山华很快便由零基础的门外汉成长为一线工种样样精通的技术好手,曾被工友们褒奖为“车钳刨一把抓,打铁带翻砂,哪里有困难哪里有他”。
在电机厂工作整整20年后,1983年10月,37岁的丁山华辗转调任溧阳电线厂(上上电缆前身)担任厂长。
“当时心情很烦躁,我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电缆和机电产品相比结构简单,但做法完全不一样。但是既然来了,就要求自己将这一行尽快摸熟!”倔强的丁山华每天骑辆自行车,早上第一个到厂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
经过充分调研后,他首先通过人事、制度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企业逐步走向正轨。内部整顿完毕后,丁山华便运用原先跑市场的经验开始主动出击,亲自组织12名中层以上干部,兵分8路,跑遍全国捕捉信息、了解市场,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与销售。在他的带领下,仅仅4年,企业摘掉了“候补供货单位”的帽子,5年后,晋升为江苏线缆行业导向企业。
当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之后,丁山华考虑最多的还是长远的发展,而质量过硬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最大法宝。在上上,质量比天大。“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质量问题一失就是万无”,丁山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对质量的把控,即使是一个特别小的细节,他都会亲自过问,亲自检查。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坚守,上上电缆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和最大认可,企业先后荣获首届唯一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作为上上电缆的“船长”,丁山华时时刻刻都为企业冲在浪前,贫弱之时,经常想方设法集中资金干大事,有人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取得了一些成绩,又免不了有些流言蜚语。不过丁山华自己倒是看得很开,“什么都要靠自己,不争气就只有生气的份”,他始终铭记着当初自己在职工大会上说的这句话。
就在上上电缆的中压市场步步打开,企业销售额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时,丁山华准备进军“烫手山芋”核电领域。同时,“切尔诺贝利之痛”让上上在核级电缆研发上步步为营。经过不懈的努力,1998年,上上电缆的K3类核电缆进入市场。2006年,K1类核电缆成功研发。2007年初,制造出中国首批国产K1类核电缆,填补国内空白,保障了国内核电发展的电缆需求。
上上乘着三代核电缆材料技术取得新突破的契机,开始研发AP1000壳内项目。 从上上电缆承接壳内电缆研制任务开始,从材料研制、产品设计、工装改进到工艺验证,上上的科研团队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两年间,上上电缆不断与国核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及西屋公司的专家进行反复论证,终于促成AP1000壳内电缆鉴定试验方案最终通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丁山华凭借超前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终于带领上上攀上了核电缆领域最高峰,成功研制出AP1000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空白,并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如今,上上电缆已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取得国家核安全局1E级壳内、壳外(K1、K2、K3 类)电缆设计、制造许可证和供货业绩的企业。目前,中国已建、在建核电项目中,都有上上电缆的产品。继三代核电成功之后,上上电缆又介入四代核电技术,上上电缆核级电缆研发制造水平已步入世界最前列。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企业都在减产减投想着如何度过“寒冬”,而丁山华却决定进行上上电缆史无前例的大手笔技术改造,项目分三期建成,总投资达23亿元。
顷刻间,业内震惊了,同行看笑话,朋友捏把汗!
“不看好三期项目的人太多了。”丁山华笑着说,“不少人劝我,你年纪也大了,还是稳点吧,不要冒这么大的险,和金融危机对着干。”可丁山华认定:传统产品也是有出路的,只要地球不毁灭,电缆行业就不会倒。只要坚持自己确立的“精、专、特、外”战略方向,把质量视为生命,加快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就能化危为机,实现超常规发展。
正是这一外人看来危机重重的重大决策,让上上电缆实现了“弯道超越”,迎来了又一个质的飞跃,一举跨入百亿阵营。现如今,上上电缆西厂区三期项目已全部投产,其中,特种电缆厂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上上电缆已成为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中国唯一跻身世界前十的线缆企业。
现在的上上,在电缆研发领域的技术和装备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专业院校,这都为企业破浪前行提供了利器。然而,丁山华仍将现在的上上电缆比喻为“冰雕”,看上去美好,其实是“易碎品”,这种忧患意识正源于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因为丁山华要的不是一时的美好,他追求的是上上“百年老店”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