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重化工业”占主导结构,到“十大产业链”的全新布局,近年来,在创新型经济的引领下,常州工业经济的内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建设一流平台 一批高科技成果加速在常转化
近期,位于新北区的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一批最新研制的等离子气化一体化锅炉,陆续发往秦皇岛、石家庄、济南等地。这种锅炉实现了煤炭的清洁化应用,排放达到天然气一类技术指标。目前,该成果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17年我国清洁能源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接到了3亿元的订单。
近年来,常州以十大产业链为重点,以提升企业创新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100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常州又新增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平台3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全市1159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备案总金额达64.49亿元。
从新技术到新产品,是成果转化破茧而出的艰辛过程。新誉集团由轨道交通向航空领域的技术拓展,正引领着常州航空产业的起飞;在安川、金石、铭赛等整机企业的带领下,常州的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崭露头角。
创新引领驱动 常州新型产业潜力迸发
没有刹车、没有发动机、没有污染排放,仅靠人体的平衡和手机的智能控制,近年来,纳恩博电动平衡车一直引领着城市绿色出行的新时尚。入驻科教城短短一年多,纳恩博就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成为我国电动平衡车的龙头企业。2016年,公司销售收入近10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常州纳恩博加快向机器人产业发展。
从纺织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到今天的智能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随着技术更迭速度的加快,常州产业的创新力也在不断增强。
2016年度常州市科技进步奖近期揭晓,在全部76个获奖项目中,列入省部级以上计划的成果,占到总量近一半,这批项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达71亿元,实现利税18.55亿元。
2016年,常州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列全省第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超过5400亿元,其中,创新型领军企业年销售收入累计超1000亿元。全市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212.7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由2013年的29.4%增加到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