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在天宁区科促中心召开了“种好发展幸福树,共建品质新天宁”——“科技创新”专题第二次大讨论活动,来自区科技局、财政局、科协,政协等部门领导,以及相关研发机构、技术中心负责人,围绕“怎样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借助两站三中心研发机构等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怎样打造天宁区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三大核心内容,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建议,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明优势、找短板、亮措施。
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表示,实施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了甜头,面对“招人难、招人才更难”的尬尴困境,企业可以尝试一方面走出国门觅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灵活制定研发人员的考评机制,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奠定基础。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区域内企业开展创新经验分享活动,相互探讨,沉下心来,为企业创新发展多做贡献。
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明表示,在“三大一实干”活动推进过程中,企业对自身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新形势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很明显的竞争压力,企业只有找到好的项目进行培育孵化,并将技术真正运用到产品上,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他指出,前期孵化项目成长往往出现强势很强,短板很明的情况,此时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目前区域内针对一些小企业的公共配套服务还比较弱,希望政府能提出相应的政策给予指导和扶持,从而营造更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大环境。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何生直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后,给企业创新带来新的挑战,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新产品上市跟不上,甚至可能带来负增长,面对药品一次性评价带来生产线的改造,供货商的调整,企业将着力保重点产品,加大新药创新,从而缓解瓶颈期的压力。
常州仁千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小锋表示,创新是一定要做的,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讲,就是要通过科技,从“客户定制产品”转变为“让产品引导客户”。产品创新与许多东西有关,面对高薪也留不住人才的现实问题,建议企业可以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弥补短板,做好包括自身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产品相关的上下链的创新。
区政协副主席黄亚庆指出,创新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有耐心,逐步扩大发展;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发展,对企业来说成本越低越好,对社会来讲越稳定越好,如何处理好智能制造带来的人员削减问题也非常重要。建议人才培养方面,要大力发挥天宁优势,将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有机整合,制定科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尽可能地做到人才集聚,让人才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样企业创新的成功概率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