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日前发布,对“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和引导,定位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彰显。全市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7%,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8%。我市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具创新能力城市排行榜中列第10位。 《规划》总体目标是要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是指“能够集聚产业创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能够形成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能够成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枢纽节点,能够形成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创新功能健全、区域创新开放有序、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努力把石墨烯创新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中心。 按照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对全市科技发展格局进行空间、产业和功能三大布局,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创新园区为主战场、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其中,空间布局为 “一核两区多园 ”。 “一核”即“常州科教城” ;“两区”即“常州国家高新区”和“武进国家高新区”; “多园”即 “省西太湖高新区”“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天宁科技产业园”“钟楼科技产业园”“常州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园”“武进国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区”。 《规划》部署了“十三五”期间科技战线六大任务: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园区、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开放创新、打造创新人才梯队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规划》提出,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新型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农机和工程机械、现代农业、民生科技10个领域,建设一批科技基础设施、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常州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八大指标(见附表)。 为确保《规划》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市将采取三大措施加以保障——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形成联动机制; 舍得花本钱,鼓励企业、社会加大投入; 率先制订有常州特色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