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常州科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常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相关内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器械等十个大类是未来常州重点技术创新领域。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在2015年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10位。而“十三五”期间,常州将继续突破,建成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规划》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定位、三大布局、六大任务、八大指标。一个定位:即建设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三大布局:即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根据空间布局科学集聚、产业布局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协调互动的基本原则,突出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各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和相关产业集聚区的优势功能,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创新园区为主战场、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六大任务:即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园区、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开放创新、打造创新人才梯队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八大指标:即2020年常州科技创新要达到的重要指标。参照国家、省科技创新指标,以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常州市现代化建设等指标,重点确定了八大指标,即:全社会R&D占地区GDP比重提高至3%,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6%,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提高至180人/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至2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至46%,高新技术企业数提高至1300家,科技服务业规模提高至350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提高至5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