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钢铁集团“生产标兵”、武进区“十佳外来青年”、江苏省劳动模范,登上央视农民工春晚舞台与全国观众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这一系列荣誉记录了一位“打工仔”23年的成长历程,他的名字叫杨俊虎。
如今,杨俊虎已是集团钢轧二分厂厂长,带领着800多名员工。由他创办的“杨俊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集团发展的攻坚利器。
两句话改变命运
杨俊虎的老家在苏北泰兴,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1993年6月,刚满19岁的他高中毕业,在老家闲着没事,父亲无意中对他说了一句话:“出去闯闯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杨俊虎下定决心,只身离开老家,来到了常州,投身于中天钢铁集团的前身——武进钢厂。
在最初的岁月里,杨俊虎是厂里的一名轧工。当时的武进钢厂厂房陈旧、烟气冲天,设备故障频发,甚至有时钢坯还会偏离轧机轨道,随意窜出,烫伤工人。每一天,杨俊虎都弄得灰头土脸,工作服上全是汗水干透后留下的盐渍。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不仅要忍受灼人的高温,肮脏的油腻、灰尘,还要提防随时袭来的危险。杨俊虎没有退缩,在他看来,只有知难而进,才会有所作为。因此,他选择了坚持。
然而,独在异乡为异客,身边少了亲戚朋友,杨俊虎难免感到寂寞。虽然泰兴离常州不远,但那时交通不便,来回又需要花钱,因此,即使是碰上节假日,他也很少回家。看着别人阖家团聚,自己只能独守宿舍楼,心中更添惆怅。每当此时,他就反复播放那首《常回家看看》,以解思乡之愁。
正当杨俊虎内心苦闷之际,时任企业纪委书记的顾国华对他说了一句话:“小杨,与其闲着无聊,不如学点文化充实自己。”这句话一下子让他振作了起来,在企业党组织、车间领导和师傅的帮助引导下,他向戚机厂党校报了名,利用业余时间函授经济管理。通过3年的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同时,他潜心研究轧钢工艺,对材料成型技术和热轧专业更是埋头钻研。就这样,他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技术员,工作岗位从生产一线慢慢向企业管理靠拢,更从一名挣工资、过日子的“打工仔”,变成了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寻梦”青年。
23年间,杨俊虎从一名普通的轧工,先后提升工段长、调度长、厂长助理、副厂长,直至现在全面管理钢轧二分厂的工作。“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别人干得好的,我要干得更好。”这是杨俊虎始终坚持的信念。
实施多项技术创新
走上领导岗位的杨俊虎多了一份担当,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每天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现场情况。为了提升产能,他废寝忘食地查阅轧钢资料,钻研轧钢技术。同时,创办了“杨俊虎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员工与先进钢厂对标交流,大胆改进切分工艺。
国际先进的直径10毫米螺纹钢“四切分”技术是杨俊虎技术创新的一大亮点。当时,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该项轧制能力的企业只有两家,在江苏省还是空白。为了紧跟工艺潮流、抓住市场脉搏,杨俊虎大胆尝试。但是,由于自身设备的缺陷与设计的差异化,给技术改造带来了较大困难。在保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杨俊虎决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带领干部职工多次与一流钢企沟通联系,虚心请教;另一方面邀请生产厂家来厂考察,跟踪指导。从每台轧机的改造设计,到工艺流程的确定检验,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实现闭环管理,不敢有丝毫马虎。
2010年10月31日,直径10毫米螺纹钢“四切分”在当时的二轧厂试轧成功,标志着中天钢铁的轧钢技术领先全国,填补了江苏省冶金行业“四切分”轧制螺纹钢技术的空白,而用K1立轧轧机轧制“四切分”更是国内首创。
“杨俊虎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后,他带领一班骨干人员,凭着“自信、勤奋、用心、创新”精神,每年都有创新成果,先后完成了无孔型轧制技术、穿水压力金属变形参数实践、“四切分”轧制技术、轧后穿水装置改造与优化等多项技术革新。同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研发气雾冷却,在不产生马氏体环的情况下降低抛钢温度,同时成功申报一种万向轴定位抱箍和一种钢材对齐收集缓冲撞板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钢材产品的质量,深入挖掘轧钢节能潜力,去年,杨俊虎又带领团队对二轧厂1#、3#线由传统轧钢加热炉生产线改造为免加热炉轧制生产线,突破了棒线材传统生产工艺中必须使用加热炉、钢坯加热后才能轧制的限制。该项目在炼钢和轧钢工序之间增加快速辊道等设备,实现钢坯免加热轧制,做到进一步降低轧钢产品工序能耗,实现绿色发展、节能降耗目标。免加热节能技术实施节能改造后,可以节约用水0.88万吨/年、蒸汽0.04万吨/年、高炉煤气57600万立方米/年、标煤65252吨/年。
“杨俊虎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目前已拥有核心成员5名、各类专业人员20余名,完成创新成果8项,实现成果转化8项,创造综合效益2.5亿元,成为一支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创新团队。
“杨氏管理”见真功
20多年的经历和感受,让杨俊虎深深懂得,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杨俊虎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人才的集聚,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引进与培养。
近年来,钢轧二分厂陆续接收了一批冶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对此,杨俊虎如获至宝,亲自制订培养计划,带徒弟、结对子。针对轧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和技术难题,他自己动手,编写教案、上课。如今,钢轧二分厂已有6名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担任了副工长以上职务,技术人员达50多人。
为了让新进企业的“新鲜血液”尽快适应环境,杨俊虎经常和大家一起交流,倾听大家的心声。为了减轻新员工岗前培训压力,他根据课程内容,重新调整授课次数,改善授课方法,放慢学习进度,被大家戏称为“小毛驴拖车”法,收效甚佳。平时,他每天都要到工段了解情况,督促“一带一,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严格考核制度,做到每月有指标、有考核,并公示接受大家监督。
“杨氏管理”见到了真功。去年,钢轧二分厂产量突破200万吨,同比增长33%,承担了中天钢铁集团主打产品螺纹钢的大部分生产任务,有效保障了集团的销售,并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成为江苏、浙江、上海、重庆等省市高强度钢筋生产和供应示范基地,产品用于沪宁高速、沿江高速、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