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瑞声创新,如同攻玉,“相石”——领先的创新设计;“雕琢”——用精准工艺实现技术;“镶嵌”——精锐的强强联合。
今年,先进的声学传感技术设计公司Vesper,宣布与瑞声科技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应用于商用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压电式微机电麦克风。
瑞声是世界最大的声学元件制造商,业务涵盖精密微型电声器件、射频模块、微型摄像镜头等多个领域。三星、小米最新款手机用户都要靠瑞声供应的麦克风、受话器和扬声器,和朋友聊天、听音乐。
瑞声是一家从武进走向国际的民族企业,掌门人潘中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瑞声的发展、瑞声的创新,扎根武进,土生洋长,自始至终与“工匠精神”结合在一起。
瑞声“攻玉”,从一只讯响器开始
一开始,瑞声就在思索怎样把研发、技术付诸实践,并做到极致。
谈起“工匠精神”,潘中来提起了一件旧事。当年,他从常州电子研究所拿到一只电磁式讯响器,可用于电子玩具、闹钟等电器。
当时,这种讯响器只有日本的西铁城公司能生产,在国内市场尚属空白。多家电子厂商经过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
讯响器内部磁铁心上绕有线包,在磁铁心上部安装金属膜片,当线包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磁铁心随交变信号吸合推动膜片,使金属膜片产生振动而发声。
“对方问我能不能做,我说试试。因为我懂电子元器件,还会钳工、钣金工,把创新成果用于实践领域有优势。”潘中来说。
研发讯响器最大的难度在于怎么绕独立线圈,潘中来就自己做绕线机,并找到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材料,包括上海钢铁研究所刚刚研制成功的强磁铁,还有市场上刚有的漆包线。
经过努力,HC—12电磁式讯响器样品试制基本成功,潘中来又进行了技术改良,一经推出,迅速替代了进口并占领了市场。这一研发轰动一时,被授予了武进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艺技术,工艺在前,是实现技术的必要手段。”潘中来说,就好比一个研究成果,设计画图容易,但做出来就不一样,需要有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工匠精神”。而这一点,贯穿了瑞声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15天攻关,击败日本电声公司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声器件开始向数字化、小型化、工艺精细化方向发展。而在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精密微型的电声器件,技术主要由荷兰飞利浦、日本先锋等国际大公司垄断。
潘中来牵头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借助清华、南大、上海钢铁研究所等科技力量,重点研发微型电声器系列产品。
潘中来记得,当时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已在市场销售,手机从原有的“大砖块”发展到精致小巧的掌中机。机遇恰巧摆在眼前:当时与摩托罗拉合作的日本公司,不愿意为他们单独研发一套微型的扬声器、受话器新品种。摩托罗拉给了瑞声半个月时间。潘中来立即找到在我国电声研究领域的权威南京大学,把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沙家正教授请去美国洛杉矶公司协助开发新产品。
15天后,当研发出的新产品得到摩托罗拉公司的认可时,潘中来知道,公司的一只脚已跨入世界市场的门槛。
随后,瑞声以低价格、高品质的产品迅速成为国际多家高端通信公司的供应商,占领全球声学电器领域35%的市场。事后,那家日本的电声公司十分后悔,最终不得不退出这一细分市场。
如今,瑞声科技在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均设有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其他著名高校开展多个课题研究,合作模式也从声学拓展至材料等多个领域。同时,放眼国际,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半导体研究院发展MEMS晶圆技术;与荷兰、芬兰等高校合作,研究仿真技术、智能触感技术等。
全球每两部高端手机,就有一部使用瑞声产品
“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我们永远只能是国际巨头的‘打工仔’,不可能成为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频繁与国际巨头打交道的潘中来感触颇深。
自主创新究竟怎么创?潘中来打了个比方:“如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你的手就能够伸得更高。”
瑞声改变战略——从盯住某种有形的产品,转为盯住技术,由单纯地按客户的要求提供产品,转而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原先,跟着某一个国际客户走,他好你好,他坏你坏。但如果下游的大份额厂商都成为客户,就可以较少受下游市场份额变化影响。”潘中来说。
瑞声投入巨资建立了技术平台,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后,按照不同客户的要求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内部组织上,从研究、设计到生产,都按照这一新的战略架构。在2005年拿到索尼爱立信的订单后,瑞声陆续拿到了几乎所有一线手机品牌的订单。目前,瑞声声学拥有超过200项专利,在微型声学元件市场份额第一。
2009年和2010年,瑞声和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风险投资基金GGV纪源资本合作投资了瑞士的Heptagon和新加坡的Xenon Technologies,这两家公司分别在微型光学元件和氙闪光管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瑞声计划通过收购这些小而领先的公司,保持瑞声声学在微型声学技术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现有的技术平台和客户基础,向相关产业如触摸及成像领域拓展。
现在,全球每两部高端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手机使用了瑞声产品。瑞声可以在6立方毫米的体积内,生产出半粒绿豆大的麦克风,30多道生产工序,代表了全球最高水平。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产品,瑞声硬是把它做成了同行业的“隐形冠军”——产品95%销往国际市场,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