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才正式揭牌运营的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运营才不过一年多时间,这个位于常州西太湖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内的医疗器械专业创新平台,可谓是个“园中园”,更加专注于探索医疗领域科技成果的本土化。
正如研究院总经理王岷颜所说的:“研究院正努力探索一种模式,把科技成果从种子阶段开始培育,在其本土化的过程中,研究院从中穿针引线,从多方面给予资源支持,使其变成可以移栽的树苗,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之所以会走这么一条艰辛的路,也是公司的性质和产业背景所决定的。研究院是由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所属投资平台江苏慧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江苏新天地投资集团和福隆控股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建而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融合政府、企业、高校、资本等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重要元素,致力于整合高校院所技术资源、政府资源、企业投资和管理运行经验及医疗器械行业需求,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作,打造集“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公共平台。
“以前我们讲招商引资,大多喜欢走捷径,直接把大项目引进来,但是招才引智就不能这么干。”王岷颜说,科技成果项目容易“水土不服”,就像一棵移栽的大树,容易在本土化过程中枯死。
而常州医疗器械产业有其独有的特点,未来发展空间大,但是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研究院从长远看,选择了更务实的做法,从科技的种子开始孵化起。目前,研究院1.3万平米,就是一个大型的科技苗圃,研究院整合多方资源,成为科技种子生根发芽的“阳光雨露”。
入驻研究院一楼的常州艾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探索这种模式下的一个案例,研究院全过程跟踪服务。
艾永的技术团队来自北京,他们自主研发的低温射频手术系统,解决了传统的电外科手术装置在切割组织时热损过大,切割效率及精细度等问题。且无论是否使用生理盐水都可以工作,切割速度快,工作温度低,能更好地满足微创手术的使用。说白了,就是在手术过程中,切割速度更快,但对患者的伤害更小,有益于术后组织的愈合。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该项技术和设备。一旦研发成功将填补国内空白。目前,该项目研发已基本结束,年底前产品将送国家相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此外,研究院还探索了另一种保守的孵化模式,对于看好的项目分阶段支持。这样的项目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研发成功,暂时不用考虑未来的市场和销售。研发成功后,研究院再寻找更多的资源,支持其下一步的研发、销售等等,直至形成销售。“这个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之中,效果要拭目以待。”王岷颜笑着说。
目前,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孵项目有14个,其中两个项目今年底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