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网型与应用型太阳能组件(小型光伏组件)可安装在大多数地方,且易于本地维护,但设施太耗精力,导致大型光伏企业不愿涉猎;非洲、欧洲等地需求量大,却找不到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海沃沛斯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湖塘科技产业园注册成立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从事多年对外贸易的梁栋与韩文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4月9日,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栋又一次开车前往江阴洽谈业务,这是他一周内第4次驱车远行,忙碌已经成为他在OPES常州新能源成立之后的生活缩影。
今年3月8日,位于湖塘科技产业园的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领回了企业生产许可证,这也意味着企业从今年起全面进入量产阶段。“我们公司在大型光伏企业的真空带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将OPES打造成为小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生产总监韩文强告诉记者。
不甘,期盼跳出代理束缚
2015年之前,梁栋还在挪威伊诺特光伏有限公司亚太总部工作,忙着找国外小型光伏组件的订单,然后在国内寻找加工企业,追踪产品的质量、工期、组装,最后发货到印度、欧洲等地。
“当时的工作忙碌而繁琐,尤其是与一些代加工企业的沟通方面,他们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存在不符合出口国外产品的标准,这也要求跟单人员必须时刻小心,不能因为一些产品的质量而影响订单的发货时间。”梁栋介绍。
随着外贸订单的不断增多,梁栋分身乏术,而且对产品质量无法严格把关,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能不能创办加工厂,针对小型光伏组件的生产要求,统一流程、统一生产?这样或许就能解决许多问题。梁栋萌生了离开挪威伊诺特光伏有限公司的想法。
与梁栋有着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2015年,梁栋、韩文强等一批激情澎湃的创业者从挪威伊诺特光伏有限公司跳槽,创立了上海沃沛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单独承接国外小型光伏组件的订单,同时酝酿着成立小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摆脱代加工企业的束缚,制定小型光伏组件生产标准,一举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
“生产标准不高,有时候安排的订单还会拖延,或者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有不同的要求。与其受制于人,不如独自闯荡,这就为我们在武进的落户打下了伏笔。”韩文强如是说。
追梦,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有了既定目标后,便是行动。从上海出发,梁栋与韩文强一行人希望在沪宁线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原本想在苏州寻找一处基地,但经过近一个月的东奔西走,辗转走过昆山、太仓、吴江等地,却一无所获,离上海一小时车程的计划就此打破;随后,他们前往无锡,半个月的时间找寻了3处,最后都无疾而终。
有了苏州、无锡的失败之旅,梁栋发现,寻找生产基地不能操之过急。来到常州后,他们特意放慢了脚步。偶然一次经过青洋路高架,看到高架下的标准厂房,大伙眼前一亮,便寻至湖塘科技产业园,向园方表达了入驻的意向。双方一拍即合,当即签署了入驻备忘录,之后的手续也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
“可以说,与湖塘科技产业园是一见钟情,在常州短短的12天,我们找到了合适的落脚点,真是意想不到。”韩文强说,“离上海不远,方便我们的产品从上海口岸离港;人力成本不高,作为初创企业可以承担;交通十分便利,国道、高架就在眼前,便于我们四处洽谈业务……”
从2015年7月寻找基地,到当年10月落户湖塘,11月设备开始陆续到位,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梦想在此起航。“借着上海公司的生产资质,我们进行了试生产,预计到4月底在小型光伏组件的生产中将实现1000万元的年产值。”韩文强告诉记者。
奋进,立志打造行业标杆
订单有了、基地落实了,对于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而言,剩下的便是全力以赴投入生产。
为了加快企业的生产速度,刚刚入驻湖塘科技产业园时,梁栋一行6人拿起了扫把,把5000平方米的厂房打扫了一遍;没有供电,他们与园方协调,从隔壁厂区内调用了电源,方便车间临时生产。
原本,梁栋与韩文强认为,代加工厂的生产很简单,可付诸生产实践后才发现,他们要求的生产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手工产品没有质量保证。为此,技术总监汤鸿祥开始设计全球首套小型光伏组件生产设备,打响了OPES常州新能源的生产第一枪。
小型光伏组件中,电磁片的划片、单焊、串焊、定位、绝缘、叠成、EL测试等,所有工序都没有现成的机械设备,汤鸿祥便根据自己在光伏企业数十年的工作经验,整合设计出了自动化基台,一次性完成电磁片加工,从而缩短了手工制作的时间,保证了产品质量。“目前,机器正在厦门的企业生产,今年6月将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届时,我们便成为全球首个小型光伏组件的机械操作企业。”韩文强表示。
“小型光伏组件行业中,2015年的市场份额达15亿元,大型光伏企业不在乎,但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按照我们目前的能力,稳定达产后将达到1亿元年产值,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梁栋憧憬,“我们要将企业打造成为小型光伏组件的生产基地,成为这个领域的执牛耳者。”
采访手记
发展需要信心,更需要实招。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外贸经验,果断转型成为创业者,反应迅速,积极求变,寻找新战略、新机遇,不仅优化了外贸结构,也提高了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从而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如今,中国外贸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的黄金时代正在加速消退,唯有迎头改革,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OPES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在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切实探索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实现外贸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