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常州轴承厂在上海Q板挂牌上市。让这家常州老字号重焕活力的是刘安广,一个40出头的山东汉子。20年前,他只身下江南做轴承生意,从博爱路小经销商到两家轴承制造企业的掌门人,演绎了一出创业传奇。 从聊城到常州 刘安广是山东聊城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聊城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轴承集散地。1992年,刘安广高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到轴承市场学做生意。 1992年,从常州客户处得知,苏南乡镇企业发达,加工制造型企业多,轴承需求量大。21岁的刘安广怀揣着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1万元,来到常州,在博爱路机电市场落了脚。2米宽的店面,3家公司合租。白天跑客户,晚上睡地铺,生意一点点做大。 然而,创业之初最困扰刘安广的却是供货。他的轴承主要来自老家聊城,好坏掺杂,一位老客户的话更深深刺痛了他:“小刘,你人挺好,就是轴承不好。” 因此,稍有点积累,刘安广就决定跳过经销商。但代理商门槛很高,光厂家保证金就要10万元,资金不够,只好求助一些老客户,没想到大家得知他直接从厂家进货,硬是帮他渡过了难关。 进货有了保证,对于以前库存的次品,刘安广做出了一个“很傻”的举动:次品破坏后当废品卖了。他也知道,即使按次品卖,也比废品贵五六倍。然而,此举让他赢得了更多客户,有的知名轴承厂主动找上门来。 信则立,短短几年,刘安广把库存做到了2000多万元,成为苏南地区有名的轴承老板。 从经销商到生产商 正当轴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满足现状的刘安广又琢磨着生产轴承。2003年年初,他在江阴璜土成立了江苏广源轴承有限公司,打出了自己的“广源”牌商标。 当年5月,广源轴承首条深沟球轴承生产线投产。但是,第一批轴承接近90%存在质量问题,成批堆在仓库里。这次打击让刘安广陷入深思:好产品要靠好技术,而好技术要靠好人才,公司缺技术高手啊!杨海涛是原哈尔滨轴承厂的高工、技术厂长,正好接近退休。为把这位业内响当当的人物请来,他曾三上哈尔滨。 杨海涛到位后,在他的牵头下,经过技改,短短几个月,积压的轴承变废为宝。接着,刘安广又马不停蹄地高薪聘请了国内外数十名人才,有生产方面的,也有销售、管理方面的。2009年5月,公司上马全封闭净化无尘恒温装配车间,产品质量再次提升。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刘安广还大力拓展国际市场,2006年在上海成立了外贸公司。目前,国际贸易产品已达百余个,出口印度、保加利亚、立陶宛、巴西、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广源轴承已从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形成车工、热处理、磨工、装配、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销链,年生产轴承198万套,连续多年成为璜土镇明星企业。 从“广源”到“常轴” 2010年,常州轴承厂搬迁至龙虎塘工业园,刘安广抓住机会,2011年1月出资3800万元,全资收购了这家1970年创立的老国企。 刘安广收购的逻辑首先是对行业看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轴承工业发展迅猛,产销量居世界第三。其次,常州轴承厂已有40多年历史,“CZ”牌关节轴承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基础好。 收购常轴后,刘安广第一步就是注入资金,扩大产能。2012年新建8000平方米车间,关节轴承等高端产品比重迅速上升。如今,常轴厂成为国家关节轴承指定预算企业,“CZ”牌轴承被评为中国关节轴承十佳名优品牌,并成为铁道部轴承供应商准入单位。去年实现销售收入约9000万元。 常轴厂在上海Q板上市后,迎来了发展良机。目前,已有十几家中外战略投资者表示注资意向,本月8日,红衫资本已与公司签下意向书,将一次性投资3800万元。刘安广表示,他本人更欢迎市场战略合作伙伴,比如成为大型外资机构的中国轴承采购中心,在较短时间内把公司做成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目前,新加坡EDB公司已经入股。 刘安广表示,今后常轴厂将继续走高端路线,在巩固球形轴承等传统产品市场的同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利润增长点,包括关节轴承、调心滚子轴承、静音轴承、重载合轴承等。公司计划在2016年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材料,力争当年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据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