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重点新闻 >> 内容

创新科技服务 反哺地方经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系列报道之科技服务篇

发布日期:2013-12-02  来源: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公布了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立项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据了解,机电学院是2013年度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主持单位中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
  据学院科研处团队介绍,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是以产业链为纽带的高等院校与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合作结晶,也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
  2009年以来,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投入专项经费6500万元,与学院共建了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打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产品性能检测及标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示范项目推广、行业技术标准研发及推广、先进技术及产品应用培训等六大平台。中心成立以来,六大平台联动协作,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强化产学研结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一个由政府、行业、学院和企业共建、“多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顺势而生,成为常州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为特色“智造名城”的重要支撑。
  借力引智,整编“生力军”
  “2009年以前,师资和科研力量零散在各系部,难以集结做综合性的大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曾错过很多‘心仪’的项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曹根基院长表示,构建创新科技服务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充盈原有的人才队伍、重新整合团队,整编一支充满力量的“生力军”。学院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链,结合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四大重点专业群,打造了有明确科技服务领域的7个科研团队。
  “跨专业、跨系部的合作无间,是学院科技服务的特色之一,对完成大型的综合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研发远程控制消防车的项目带头人蒋庆斌表示,在与企业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完成综合项目的“切磋”过程中,学院团队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得以保持“动态提升”。
  除了本学院的人才资源之外,团队还吸纳了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及常州科教城的科研人才,团队成员丰富多元、充满活力。据统计,目前已形成一个从事智能装备研究、开发、培训及成果转化的技术队伍共有70余人(核心成员34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2人,在智能装备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及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常州联镒精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雪飞告诉记者,通过与机电学院物联网技术应用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开发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刀具管理系统,通过在产品上设置电子标签,极大提高了公司产品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效率,“同行业兄弟企业了解了这套系统后,都表示想与机电学院有进一步交流合作。”
  打造“主阵地”,发挥航母效应
  如果说优秀的团队是学院科技服务的“生力军”,那么为团队提供硬件支撑和环境支持的载体就是“主阵地”。
  据了解,博世力士乐、安川、欧姆龙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新誉集团、常州创胜特尔、东风农机3家国内知名企业,在“中心”投入了2795万元设备。据博世力士乐(中国)公司气动部总经理李信健称,该公司投入的是目前最先进、最尖端的设备,堪称行业领域内技术的典范。
  在强大的硬件支撑和有效的管理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就像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能将各子平台的资源科学灵活地调度,可以为整个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进行“一站式服务”,服务范围从产品外型设计到结构设计,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编程,从技术方案设计到企业管理咨询,从技术服务到人员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院还建立了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的门户网站,提供网络在线的咨询、培训、企业状况诊断分析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需求介绍等平台;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共享平台各项软件、硬件资源和相关技术资源。“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将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和被服务对象的反馈、成果,及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时跟踪,我们和被服务对象的沟通更加有效,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单位自主前来‘下单’。”学院科研处处长陶国正说。
  随着学院对信息反馈平台的逐步完善,一张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动态服务的信息网络即将隔空铺开。
  创新服务的“原动力”
  与国家科技部传来捷报的同时,“常州智能装备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是对学院科技服务能力的认可,也是赋予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更大使命。
  建设期内,以常州国家大学科技园机电分园和常州智能装备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和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常州科教城奇瑞汽车4S店、3D特种兵训练营等10家初创型企业逐步成长起来。
  在“多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下,常州机电学院以服务常州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学院已经承担起行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如航空航天用超细合金丝制备技术、农业机械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等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等。据了解,学院为武进高新区装备制造业类企业完成了多项智能装备的研发,两年来累计完成技术服务项目248项,并获得授权专利90余件,有效地推动了合作企业产品的转型换代,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2.8个亿。
  学院还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模具制造领域为例,学院主持了国家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完成了长三角模具城(位于武进高新区内)建设规划、中国昆山国际模具城建设规划制定工作。
  从企业到行业,再由行业到政府,学院的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了层层升级,让业内各方都将目光聚焦于此。 (据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7层
联系电话:0519-856815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您是第位游客

政府网站工作报表

纪检监察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7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