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还有什么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向上申报,我们可以代为效劳。”在常州必能信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区科技局局长朱希贤开门见山,让企业颇感诚意。按照既定时间表,朱希贤计划走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一一问发展、看产品,找人才、搞产学研,通过创新式服务助推企业再上新台阶。 今年钟楼顺利通过科技进步考核,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正成为拉动钟楼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引擎。1—9月,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8.55亿元,同比增长10.66%,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7%,比去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 “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钟楼必须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朱希贤说,区科技局将围绕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新产业的集聚,优化高新产业的结构,提高高新产业的贡献,让钟楼继续成为全市科技创新领跑者。 规划引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到2014年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壮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加快对电力变压器、冶金成套装备、现代动力及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涂料、装备关键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群的市场分析和战略研究,集中实施6个科技支撑剂产业化项目,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群对产业的贡献份额。 整合资源,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力提升。加强与中科院系统以及20所重点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5家以上合作研发平台,合作项目30项。围绕三大产业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同时引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与俄罗斯、欧盟、美国、日韩、以色列等地区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实施5个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国际技术转移。 壮大主体,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在三大高新技术领域重点支持60家骨干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先进装备制造25家、电子信息20家、新材料15家,择优推荐成为省、市创新型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培养及绿色通道等支持,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企业裂变扩张。新建8个企业创新平台,其中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建设深冷液体贮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在电子信息领域建设纽扣电池研发中心等1家,通过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能力。 优化平台,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孵化器,不断完善孵化器功能,为科技企业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种子资金和启动资金,全区力争明年新增孵化面积26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到41家。提升科技大街建设水平,对现有企业与中介机构进行整合,盘活资源,腾出空间,开展科技招商,逐步完善科技大街自我造血功能。加快新兴产业集聚,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北自所常州分中心、科技文化产业园三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产业,带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产业。 (据新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