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1日召开的全市汽车产业链建设座谈会上,众多企业纷纷建言献策。 抱团发展、组建产业联盟是与会企业的共识。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义提出,我市应当利用全市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常州本地供应链实力尚不足。”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和发表示,企业每年5-6亿元的需求中,只有20%左右来自本地供应商。与此同时,我市拥有多个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进行配套,但是本地客户却很少。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朝阳建议,在价格、质量一致的前提下,应当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内部优先配套。 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围绕中低端产品竞争没有出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在竞争中更具优势。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正以每年平均25%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依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技改投入。“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就没有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总经理庄建兴表示,今年龙城精锻计划投入1.1亿元用于技改,截至8月已经落实了8000万元。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超表示,我市现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种类上还有薄弱环节,尤其是在中高端、电子化等方向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众多,但拥有商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仅3家,更没有乘用车生产资质企业。常州市裕成富通电机有限公司、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我市在建立产业联盟的同时,还要大力引进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尤其是乘用车整车企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据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