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睢宁县在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由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周期一般在3年,目前该县现存的小微企业基本上是2008年以后成立的,主要分为4大类:1、大型企业配套企业。该县的主导产业是皮革皮具和白色家电。目前为星星家电配套的小微企业有30余家。2、较大规模企业在该县设立的子公司。由于该县软环境建设日益完善和该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部分在当地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来该县投资建立子公司(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3、回乡创业及科技创业企业。随着近两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力实施,很多在外地发财致富的睢宁人来到开发县,将本来在外地的产业移植或扩张到该县,如盛思达纺织、太庚新材料等;还有部分外地科技人才来到开发县进行创业,如海吉亚生物、龙建电子等。此类企业多数资金匮乏,市场不明朗。4、本土企业。本土小微企业目前的发展最为艰辛。其中部分是本土成规模企业,为了创新发展而成立的,如久祥集团成立了金海电子、建威电子、云意磨具,惠利隆集团成立了家宝电器、绿能家电、爱普瑞电器、惠晟照明等小公司。 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特别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该县的小微企业生存遇到很多问题,小部分企业(特别是白色家电)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人力、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两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和民间融资。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该县的大多小微企业入驻的是园县标准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而民间融资成本过高,如饮鸩止渴。三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为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该县努力建设三大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该县小微企业发展。 1、科技信息平台。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基,科技局与各园区合作,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学院、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等国内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联系院校同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日常生产中出现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问题、相互支持,形成服务双赢的局面。 2、中介服务平台。在服务外包园引进法律、会计、专利等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县服务中心、创新辅导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项目市场情况、投资成本、相关产品技术领域发展情况、政策及技术人才技撑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人才与融资服务平台。建立专业人才中心、市场,积极帮助企业招引各层次人才,同时在开发县建立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宽松开放的环境,努力使各类人才在开发县留得住,有事做,能创业。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以信用担保公司为依托,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 来源:睢宁县科技局
|